在唐宪宗多年的努力下,安史之乱后分崩离析的唐朝基本上归为了统一,即使许多藩镇只是表面归顺,但这并不妨碍唐宪宗成为安史之乱后唐朝最有作为的皇帝。
作为唐朝的中兴之主,唐宪宗确实有很多功绩,但他在位年间任用宦官,到了后期甚至到了娇宠的地步,给他身后的皇帝留下了许多难以革除的弊病。唐宪宗之所以能够顺利地登上皇位与当时的大宦官们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再加上刚登基之时唐宪宗的地位还不够稳固,所以元和初期他对待宦官的态度十分忍让和宽容。而从宦官们的角度来看,因为他们曾经对皇帝有过拥立之功,所以新帝登基之后,他们就以“天子一派”自居,争权夺势自然是不在话下。元和初期,宦官们的势力强大,不仅在中央的各个机构,甚至在地方的各级官府中,都有他们的势力分布,尤其是朝中的一些大宦官气焰更是十分嚣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宪宗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固,但他在其后的时间里对宦官基本上也没有采取什么强硬的措施,这又是为什么呢?宦官擅权在宪宗朝虽然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弊端,但对于宪宗本人来说,这些宦官并不是十恶不赦的,相反还很有利用价值。
地位稳固了之后的唐宪宗还是力图把宦官控制在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所以,他对宦官们采取了分化、打击等一系列措施,可谓是“恩威并施”,“为我所用”。一旦这些宦官有触犯律法,有损皇室荣誉的时候,皇帝对其也是严惩不贷。
实际上这些手法收到的效果十分有限,打击的范围也很窄。而且对于大部分的宦官,唐宪宗还是十分看重的。在宪宗朝,不少大臣就吃了宦官的亏,这中间就包括当时和大诗人白居易并称“元白”的元稹。(www.daowen.com)
元和五年(810),时为东台监察御史的元稹因擅自处理了河南尹房式之事,被召回长安。在经过华阴敷水驿时,元稹被安排在驿站的上厅居住。不久之后,宦官刘士元(也有说是仇士良)也来到了驿站。他见元稹住到了上厅,认为伤了他的自尊,于是怒不可遏地将元稹赶了出来。不仅如此,刘士元还对元稹大打出手,并将其脸部打伤。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长安,唐宪宗不问事情就里,就将所有的罪责归到元稹一个人身上,并下旨将他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这件事的处理结果让朝中的许多大臣十分不满,元稹本没有错却被贬职,刘士元蛮横无理却没有受到丝毫惩罚,虽然李绛、白居易等人纷纷上书向皇帝表达自己的不满并为元稹求情,但唐宪宗依然将元稹贬到了江陵。
这件事虽然是件小事,但却象征着在皇权和士族权力的斗争中,皇权的完胜。唐宪宗并非昏君,他之所以坚持这么做就是为了证明这些宦官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还代表着皇室,而皇权的不可侵犯性是不容许这些大臣对这件事情有任何异议的,辩解越多只会引起皇帝的猜忌和愤怒。
到了宪宗时期,出现了知枢密之职。这个职位的出现象征着枢密院制度的进一步成熟,也象征着宦官权力的进一步加深。不仅如此,宪宗朝的宦官还逐步控制了天子六军,成为藩镇之外的又一股军事力量。因为唐宪宗后期对宦官的纵容,所以宪宗时期的宦官专权的现象愈演愈烈。到唐宪宗死后,宦官的遗留问题便逐年地泛滥开来,成了继藩镇之后,唐朝的又一弊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