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武之争引起的立储风波中,李唐皇室最终获得了胜利,被废黜多年的李显重新回到了长安并被册封为太子。
李显以庐陵王的身份先后被软禁在湖北的均州和房州,身边仅有妃子韦氏与他相依为命。李显本来就才能平庸,缺少作为一国之君的气魄,长期的流放生活,更是让他遇事则迷,与他相比,韦氏则要冷静镇定得多。
在这个时候,韦氏总是对李显百般劝慰,鼓励他要乐观积极。正是在韦氏的陪伴和安慰之下,李显才勉强在非人的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十四年流放岁月。也正是因此,李显和韦后的夫妻感情十分深厚,李显曾经对韦氏赌咒发誓,假如异日能重登大宝,一定竭尽全力满足韦氏的任何愿望——这话后来又引起了天大的风波。
同时,为了防止李唐皇室的人私下串通,武则天规定大臣要想拜见李旦,必须经过武则天的同意。
饶是如此,李旦还是逃脱不过别有用心的人的深文周纳。有一次,不知何人告发李旦有不臣之心。武则天得知后勃然大怒,便命令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是有名的酷吏,他知道自己不能把李旦怎么样,但却可用酷刑把李旦身边人的嘴巴撬开,教他们指证李旦。
可是出乎来俊臣的意料,这些人受尽了严刑逼供,仍然不肯承认李旦有谋反之心。特别是一个叫安金藏的太常乐工,干脆对来俊臣表示,既然你不相信我安某人的话,那我就剖腹让你看看我的心脏,以表明皇嗣绝不会谋反。说完他安金藏就拿刀剖腹,竟至鲜血横流,场面极其惨烈。
安金藏的忠烈之举震惊朝野,也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武则天不仅命医生紧急救治,还亲自探望了安金藏,并感叹道:“我的儿子我却不了解他,才让他受这样的苦!”随即停止了对李旦所谓“谋反”的追查。
李旦在受尽迫害的同时,其政治地位也日益降低。武则天即位初期,在较为重要的祭祀典礼中,辅助武则天进行祭祀的均为李旦及其长子李成器。可到长寿二年(693)正月祭天时,魏王武承嗣和梁王武三思取代了他俩的位置。(www.daowen.com)
不久之后,李旦的几个儿子的爵位便被降为郡王,并且统统被软禁在宫中。
面对着李唐皇室将要全军覆灭的状况,朝中的一干大臣坐不住了。为首的就是狄仁杰。武氏族人的种种不成器他都看在眼里,而且考虑到王朝的安定和兴盛,百姓和四夷的人心所向,只有重新恢复李唐皇室的统治才是最佳的选择。因此,他虽然忠心耿耿地辅佐武则天,但在立储一事上却坚持己见。
有趣的是,不仅是狄仁杰这样的唐朝旧臣几次三番地劝说武则天,就连吉顼这样的武周新贵也倾向于李唐皇室。吉顼是武则天一手提拔上来的宰相,此人虽然也是一个有名的酷吏,却明白武氏族人实在不足以托付天下,反而是人心所向的李唐皇室还有扶保的理由。
武则天最终认清了人心思唐的局势:如果自己罔顾朝臣的意见,一意孤行,立武氏族人为太子,则必将引起政局的动荡;自己苦心孤诣奋斗数十年的政权就可能毁于一旦,甚至武氏家族也可能在动荡中了无孑遗。
种种考虑之下,她最终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储。圣历元年(698),武则天派人秘密将李显全家接回洛阳,随后便以商量立储为名,召狄仁杰等人入宫。狄仁杰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入宫后看到的竟是暌违十数年的庐陵王李显。狄仁杰当即痛哭流涕,拜伏在地;而武则天也声泪俱下地对狄仁杰说:“我把储君还给你!”
如此一来,李显的太子之位算是坐定了。圣历元年(698)九月,李显被正式册封为太子,而李旦则被改封为相王。这也标志着武周一朝晚年的立储风波正式告一段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