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武则天的儿子与侄子的命运抉择

武则天的儿子与侄子的命运抉择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武则天所生的几个儿子中,长子李弘早已去世多年,次子李贤也因为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武则天诛杀,三子李显被流放,每日担惊受怕,朝不保夕,只有四子李旦暂时还保住了在朝中的位置。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早年由于父亲获罪,在当时尚属蛮夷之地的海南岛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狄仁杰趁势表示,自古以来,只有儿子将父母供奉在太庙中祭祀的,从来没听过侄子将姑姑供奉在太庙中祭祀的。言下之意,当然是劝说武则天立子不立侄。

武则天的儿子与侄子的命运抉择

武则天登基时已经是67岁的老人。虽然如愿以偿,但她却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究竟由谁担任继承人。长期以来,中国政治权力都遵循“一家一姓,万世不易”的传统。这一传统使武则天在继承人的选择上陷入了一个悖论:作为李家的媳妇,她的儿子无疑是她最亲近的人,但却和她不是一个姓;反之和她一个姓的武氏族人却和她不是一家人。

在武则天所生的几个儿子中,长子李弘早已去世多年,次子李贤也因为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武则天诛杀,三子李显被流放,每日担惊受怕,朝不保夕,只有四子李旦暂时还保住了在朝中的位置。李唐皇室的子孙此时已全部失势。这样一来,凭借武则天称帝而兴起的武氏族人便对皇位虎视眈眈,渐生觊觎之心。

其实,对武则天的生平略加考察,便不难发现,她与父族那边的亲戚关系并不好。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填房,而武则天的两位长兄武元庆和武元爽均是武士彟的正室相里氏所生。武士彟去世后,这两位哥哥因为家产的问题,对杨氏母女的态度十分冷淡。

尽管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曾经一度给几个兄长加官晋爵,但武氏弟兄几个却毫不领情,反而将此看作是作为功臣之后理所应当的结果。

虽然如此,但中国政治结构中重用外戚的传统却使得武则天不得不依靠武氏族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否则她就有孤立无援之虞。尽管几个兄长死的死,散的散。但他们的子嗣却在武则天的支持下进入朝廷并担任要职,成为武周时期一股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势力。其中,以武承嗣最为权倾一时。

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早年由于父亲获罪,在当时尚属蛮夷之地的海南岛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武元爽很快就死在了流放地,但武承嗣则熬到了出头的一天。到上元元年(674),武则天大概是意识到了外戚力量的重要性,便将武承嗣召回,让他继承了武士彟的周国公的爵位,又授予他尚衣奉御的职位。武承嗣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物,他深深地明白,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命运全部维系在这位姑姑的身上。

因此,他不遗余力地帮助武则天逐步实现她称帝的梦想。他的努力获得了武则天的肯定,其官职爵位也因此而步步高升,可谓位高权重。(www.daowen.com)

武则天称帝后,武承嗣急不可待,希图有一日入主东宫。武承嗣成功地争取到一大批为他说话的官员。这些人成日在武则天周围鼓噪“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构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氛围。

武承嗣的所作所为虽然让武则天对其甚为信任,但却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甚至武则天甚为倚重的狄仁杰、吉顼等人都不赞同由武承嗣继任太子。

武则天虽然喜欢武承嗣,对这一点却看得很清楚,因此迟迟不做决断。然而随着武则天的日益衰老,皇储问题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不过让武承嗣没有想到的是,情况变得对他越来越不利。北方的契丹突厥先后打着光复李唐政权的旗号起兵造反,让武则天意识到武氏族人不得人心;而且朝中大臣的反复劝说似乎也对武则天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有一次,武则天又就皇储的问题征求左右重臣的意见。狄仁杰趁势表示,自古以来,只有儿子将父母供奉在太庙中祭祀的,从来没听过侄子将姑姑供奉在太庙中祭祀的。言下之意,当然是劝说武则天立子不立侄。狄仁杰的谲谏可以说最终坚定了武则天的想法。就在这次谈话之后不久,武则天正式下诏,立原已被贬为庐陵王的三子李显为太子。

机关算尽的武承嗣最终也没能入主东宫。不过武周末年的政治斗争还远未结束,誓死捍卫李唐政权的大臣们,还要面对一系列更加凶险的情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