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渊率军在中原驰骋并一举攻下了长安之时,隋炀帝杨广还在江都过着他那风花雪月的日子。
大业十二年(616),经历了三次东征的失败和惨痛的雁门之围,原来野心勃勃的隋炀帝逐渐对自己、对朝政都失去了信心。七月,江都为皇帝巡游新打造的龙舟运达了洛阳。面对混乱萎靡的朝政,隋炀帝不顾后果地下令离开东都洛阳,第三次巡游江都。
在离开洛阳之前,隋炀帝命年仅12岁的皇孙杨侑留守大兴,13岁的皇孙杨侗留守洛阳。如果说前两次的巡游杨广是为了满足内心的奢欲,那这一次巡游江都可谓是避难之举,颇带些仓皇的意味。大兴和洛阳已经不属于他,而他即将要去的江都,将要成为他的葬身之所。
大业十三年(617),长安城被破的消息很快便传到江都,一时间整个江都人心惶惶。
为了能在江都长久地生活下去,隋炀帝下令在丹阳(今江苏南京)修建宫殿,以图在江东建立据点,偏安一方,继续做他的皇帝。江都可以说是隋炀帝的发迹之地,他对这个地方有相当深刻的感情,但隋炀帝的随从和将士们大多为关中人士,对家乡甚是思念,对于隋炀帝留在江东的决定,他们十分不满,逐渐心生怨恨,更有不少将士悄悄地逃离了江都。
眼看着天下大乱,皇帝还整日享乐无度,隋炀帝的爱将司马德戡与直阁裴虔、舍人元敏、虎贲郎将元礼等人也都密谋逃离江都。但他们在夜间商议出逃之事的时候无意间被萧后的宫女听见。宫女将司马德戡等人将欲谋反的消息告诉了萧皇后,而萧皇后为了使消息不外泄,下令将宫女处死了。之后,不止一人向萧皇后告知此事,萧皇后叹道:“你们告知我又有何用呢?事已至此,谁也无法力挽狂澜,救陛下于水火,如今说这些也只是徒增伤悲和烦恼罢了。”
参与密谋叛乱的赵行枢、杨士览和当时的将作少监宇文智及交情甚笃,遂将此事告知了他。但宇文智及并不十分赞同他们的做法,他认为当今皇帝虽然无道,但擅自逃走也不是上策,他认为在如今的混乱局面下只有将欲叛逃者召集起来,起兵建立帝王之业才是长久之计。赵行枢、司马德戡等人也十分赞同他的看法,并推举宇文智及和宇文化及两兄弟为首,带领他们起事。
司马德戡等人在军中散布消息说隋炀帝已得知众将士预谋叛逃,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毒酒,要将他们全部赐死。听了这个消息,无论是参与叛逃计划的还是没有参与此事的人都非常恐慌,大家议论纷纷,都觉得与其牺牲自己给隋炀帝陪葬还不如将昏君杀死,共建伟业。(www.daowen.com)
隋炀帝死后,萧皇后和宫人将他的尸体装入用床板做的棺材里,草草地埋葬了,后来他的灵柩又被迁至多处。相传,因为隋炀帝生前倒行逆施,作恶太多,他的棺木所葬之处,必是电闪雷鸣之地。而且因为无人打理,隋炀帝的墓地渐渐被荒草掩盖,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在雷塘附近被发现。
隋炀帝一死,历时三十八年的隋朝统治宣告结束了。这对于此时身在长安的李渊来说,是他称帝的机会到来了。
其实,早在扶持杨侑当上傀儡皇帝的那天开始,李渊就在为自己代隋立唐做准备。他在长安城宣布废除隋炀帝的苛政酷法,使得民心归于李氏。他虽尊杨侑为皇帝,但长安城的一切大权都由他掌控,他的长子李建成也被封为唐王世子,李世民和李元吉则也分别被封为秦国公和齐国公。
三月,江都发生兵变,隋炀帝被杀,宇文化及等人拥立杨浩为帝,王世充在洛阳拥立杨侗为帝,如此一来,李渊改朝换代就有了合理的借口。
同年四月,杨侑下诏退位,将帝位禅让给李渊,但李渊以“要慎重考虑”为由拒绝了这次的禅位。后来,又有“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的谶语传出,暗示李渊才是天下真正的主人。再加上裴寂等人的再三劝谏,李渊终于答应顺应天命,登基称帝。
义宁二年(618)五月二十日,李渊在太极殿称帝建国,国号为唐,改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氏家族就这样在隋末的乱世风云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而等待着李渊和他的唐朝的,将会是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