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中华阴老腔:中国戏曲活化石

关中华阴老腔:中国戏曲活化石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剧种,长期以来,为华阴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工程专家靳之林观看了华阴老腔后激动地赞誉:“华阴老腔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华阴老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中华阴老腔:中国戏曲活化石

2009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改编自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的同名话剧,充分展示了原生态,请华阴市12位老腔演员把老腔搬上舞台,将华阴老腔的滋味“释放”得非常彻底,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剧种,长期以来,为华阴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老腔的语言性很强,声腔紧紧依附和模拟着字声,经常把说、念、唱交织在同一个唱段,呈现出由说唱向戏曲过渡的明显痕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工程专家靳之林观看了华阴老腔后激动地赞誉:“华阴老腔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老腔戏的剧目浩繁,现存的有200多个,其中以西周、列国、三国、唐宋时期的历史剧最多,约120余本,如《长坂坡》《出五关》《取西川》《收姜维》《定军山》《战马超》《临潼斗宝》《三战吕布》《失街亭》《三气周瑜》等。还有反映20世纪初期生活趣事和纯武打剧目,数量较少,约20多出,如《秃子尿床》《教学》《挖蔓菁》《董烂子卖他妈》《王迷眼办亲》《收羌白》《耍社火》《比武》等。20世纪50年代陆续移植了历史剧十几本,如《小刀会》《逼上梁山》《斩李广》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创作和移植了10多本现代剧,如《刘胡兰》《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www.daowen.com)

老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老辣。老腔每句唱腔旋律中在句末都有一个三拍的乐节形式,这在全国剧种中,几乎是没有的。其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落音又引进了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伴奏独设擅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在剧史的本源性、传承的封闭性、剧种的独存性、风格的张扬性等方面,老腔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史学价值。2006年5月20日,华阴老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