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戏曲秦腔:关中地区的传承探索

中国戏曲秦腔:关中地区的传承探索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剧种之一。秦腔是中国戏曲4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脸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3大脸谱系统,且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2006年5月20日,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剧种之一。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萌芽于先秦,秦腔是起源于秦地关陇一带的民间歌舞,关中素有“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的俗语。秦腔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故而又叫“梆子腔”。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秦腔是我国戏曲音乐中最早的板腔体声腔,也是拂子腔系统的母体,创造了我国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现在北方几省的梆子戏虽然风格与秦腔很不相同,但在音调和伴奏上都与秦腔保持着共同的特征。

秦腔是我国流传最为广泛和影响最大的戏曲之一。除陕西地区以外,也流行至甘、宁、青、新、藏、京、津、冀等全国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传至台湾,并多次出国演出。秦腔名艺人魏长生及其所率领的秦腔班是乾隆时期最有影响的班社之一,魏长生3次进京为乾隆演出,使“京腔”甘拜下风。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云:“京腔用汤锣不用金锣,秦腔用月琴不用琵琶。京腔本以宜庆、萃庆、集庆为上,自四川魏长生以秦腔入京师,色艺盖于宜庆、萃庆、集庆之上,于是京腔效之,京秦不分。”此后,形成京、秦不分而以秦腔为主的局面。

秦腔拥有一批又一批传承有序的国家级优秀表演艺术家,除清代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王湘云、陈嫫碧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人称“西北梅兰芳”的王天民、“秦腔正宗”的李正敏、宋尚花等,名净田德年、名须生刘毓中、任哲中等。现已公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吕明发、李爱琴、炱宗翰、康少易、马友仙、佘巧云、肖玉玲。

秦腔表演技艺十分丰富,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枪背、顶灯、咬牙、转椅等。秦腔的8大传统绝技有吹火、变脸、顶灯、打碗、鞭扫灯花、踩跷、牙技、尸吊。在世界注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就是采用秦腔独特绝技——吹火,来点燃奥运圣火的。

秦腔是中国戏曲4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的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秦腔是根植于黄土地旋律,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于夸张性。(www.daowen.com)

秦腔有一个特点是“彩腔”。“彩腔”也叫“拉腔”“二音”“边音”“鬼音”“冒调”,它是加在素腔基本句型中的华彩部分——往往是用假嗓哼唱出的一个长拖腔,唱词没有实际内容,往往是虚词或一个元音,多用于小旦、正旦、小生行当的唱腔中。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有约3000个,已抄存的共2748本。1912年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以移风易俗为宗旨的陕西易俗社,对秦腔剧目、音乐唱腔、表演艺术、导演、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革新,并大量编演了反映民主革命的新剧目,如抗战时期的《血泪仇》等。彭德怀在给《血泪仇》作者马健翎的信中说:“为广大贫苦劳动人民、革命战士热烈欢迎,为发动群众组织起来有力的武器。”1924年鲁迅在西安曾5次观看易俗社的演出,给予好评,并亲笔题赠“古调独弹”的匾额,又以讲课酬金捐赠来支持易俗社的秦腔改革。

秦腔脸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3大脸谱系统,且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秦腔脸谱作为秦腔戏曲艺术的固有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保持它自身的一套完整体系。著名京剧研究家、京剧脸谱绘制大家刘曾复先生在《浅谈秦腔脸谱》提到:“秦腔脸谱总的来说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复杂……秦腔脸谱的复杂表明它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古典”。

2006年5月20日,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