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中饮食文化的形成及传统文化研究

关中饮食文化的形成及传统文化研究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西周到唐代总计1000多年间,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中心,烹调技艺和菜点都是最先进的。陕西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陕菜是中国的代表菜,其中心地位之显赫自不待言。这也从侧面说明西北地区饮食文化是基本一致的,陕菜就是今日西北的代表菜。陕菜的形成,小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中饮食文化的形成及传统文化研究

由西周到唐代总计1000多年间,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中心,烹调技艺和菜点都是最先进的。陕西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陕菜是中国的代表菜,其中心地位之显赫自不待言。并且政治中心大致在西安—洛阳开封一线移动,这里农业开发最早,也最完善,各种牲畜和谷物都有,属于五谷杂粮并食区,家蔬野果等植物性食物也十分丰富。但由于这一地带的过度开发,使得土地承载力下降,加上各种灾害和战乱,使得这一地区的饮食文化除了少数上层社会的奢侈消费外,大多数黎民百姓保持着节俭朴素的生活传统。黄河中游地区的面点小吃很有特色,尤以陕西、山西的小吃最具代表性。陕西的小吃反映了关中人的厚道和豪放,比如油泼辣子、像腰带面条、像锅盖的烙饼、大碗如盆的羊肉泡馍等。

唐之后,长安虽失去了中心地位,但仍是中国西部的重镇,其饮食文化不仅辐射到西北5省区,且旁及到豫西、晋南和河套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味型不但与陕菜的偏于酸辣鲜香颇相似,其烹制方法也与陕菜擅长的蒸、炒、氽、炝、炖、烤等烹法大致相当,而且不少菜点的名称也几乎一样,诸如陕菜中的条子肉、粉蒸肉、酸辣鱿鱼丝、酸辣肚丝汤、酸辣白菜、醋溜土豆丝、糖醋里脊、糖醋鲤鱼、水汆牛肚、生氽丸子、炝鳝片、清蒸羊肉、葱爆羊肉、红烧牛尾、萝卜鲫鱼汤、辣酱烧豆腐、鸡丝拉皮、细沙炒八宝和大肉饼、大油旋、羊肉泡馍等菜点,这些地区也大都经营。这也从侧面说明西北地区饮食文化是基本一致的,陕菜就是今日西北的代表菜。

陕菜的形成,小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有利条件,使陕西小吃能够博采各地小吃之精华,兼收各民族小吃风味,挖掘、继承历代宫廷小吃之技艺,因而以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古色古香著称,以宫廷佳品见长。现在西安的甑糕、糍糕,就是由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糗饵粉餐”演化而来的。到了宋代,史籍中已有糍糕的文字记载。

19世纪,在西安市的南院门、麻家什字、东关八仙庵等地已相继形成了规模不同的小吃市场。到了20世纪30年代,又增加了“游艺”“国民”“平安”等市场,小吃摊店鳞次栉比,而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三原县小吃就更加活跃。城隍庙、老市场、龙桥、南关等处小吃市场上的小吃摊约有500多个,一户只卖一个品种,定时、定点供应,各有风味特色,因此久负盛名。(www.daowen.com)

传统的风味小吃是陕西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得到了发展和充实,使之更加完善。它以浓郁的乡土韵味、丰富的内容,赢得了国内外赞赏和高度评价。西安城内经营羊肉泡馍的以老孙家羊肉泡馍最有名气,东大街那家就很不错,分量十足;樊记肉夹馍也很好吃;桥梓口回民街的吃食地道,泡馍、汤包、杂碎汤等,便宜而且好吃;贾三灌汤包子就是在包子里包进用皮和调料熬成的高汤冻(肉冻),此小吃不可不尝;烤肉串几毛钱一串,物美价廉;凉皮又称“皮子”,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味酸、辣,凉爽可口,是关中西府的重要名吃;锅盔始创于唐代,用铁锅烙制。陕西的风味小吃中,“凉皮”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男女老少爱吃,尤受年轻姑娘欢迎,一年四季都有卖,夏天吃的人更多。凉皮绵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都有凉皮,但因做法、吃法、调料、用料上的不完全相同形成了4大流派。

关中的小吃季节性很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应时品种。每当烈日炎炎、酷暑逼人的夏季,清爽利口的水盆羊肉和水盆大肉浆水面、姜丝拌汤等供人们选择;黄桂柿子饼是金风送爽,黄桂飘香季节的佳品;隆冬严寒季节,麻、辣、咸香的西安王记粉汤羊血,春发生葫芦头吃后能使人增加热量,驱寒送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