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祖在起兵“靖难”之时,所倚靠的是他的“燕山三护卫”的官兵,虽则其中的精锐已经被建文帝调去了开平,但是留在北京的军官与“壮士”仍然不少。在军官之中,下列诸人留下了姓名:
燕山中护卫——指挥唐云,指挥佥事陈志;千户邱福,孟善;副千户陈皀。
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张玉、张兴;副千户朱能、李濬。
燕山右护卫——指挥佥事陈寿;副千户谭渊、徐祥;百户王真。
在这些人之中,唐云的地位最高,年纪也最大。当成祖“八百壮士”从燕王宫城冲出,夺取北京城九门之时,夺下了八门,而“西直门”的守卒抵死不降。唐云走向前去,向守卒说:“皇上已经有旨,令燕王‘自制一方’。你们快退,否则有性命危险。”于是,西直门的守卒一哄而散。其后,成祖出去打仗,留唐云在北京城辅佐“世子”朱高炽守城。入京以后,封他为“新昌伯”,世袭指挥使。
功劳最大的,是张玉和朱能。张玉在东昌之战阵亡,其后被追封为“荣国公”。他的儿子张辅从征有功,被封为信安伯。(关于张辅征安南的事,以后再说。)
朱能于张玉死后,是成祖手下的第一员猛将,常常转败为胜。他极有毅力,主张打到底,成祖入京以后,封他为“成国公”,年禄二千二百石,授号“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任为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永乐四年,命他为“征夷将军”,率领“八十万”大军讨伐安南,不幸病死在广西龙州,年纪仅有三十七岁,追封为“东平王”,予谥“武烈”。他的儿子朱勇,颇有父风,是仁宗、宣宗、英宗三朝的大将。
邱福的功劳不及张玉朱能,却有一个长处:绝不夸功争赏。成祖为了给所有的武臣以一个教训,特地在入京称帝以后,把他列为首功,置于朱能之上(其实朱能也从来并不骄傲),封他为“淇国公”,年禄二千五百石,授号“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任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可惜这邱福不争气,在永乐七年以“征虏大将军”的地位统十万骑兵北伐,轻举深入,阵亡,全军覆没。成祖大怒,追削他的封爵。他是主张立成祖次子朱高煦为太子的人,成祖不听,而依从解缙等人的建议,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即未来的仁宗)。邱福死后,朱高煦势孤,虽想夺嫡,已经毫无希望了。(www.daowen.com)
封公的,仅有邱福与朱能二人。朱能于死后被追封为王。追封为公的,是张玉。追封为侯的,是谭渊与王真。谭王二人均在成祖入京以前阵亡:谭死在夹河之战,王死在淝河之战。
成祖入京称帝以后,除了追封张玉为荣国公以外,也追封了阵亡的陈亨为泾国公,谭渊为崇安侯,王真为金乡侯。陈亨原为都督佥事,镇守大宁,谭渊原为燕山右护卫副千户,王真是燕山右护卫的百户,均极勇敢善战。
参加“靖难”之役的其他武臣,被封公的有成国公朱能。姚广孝是到了在永乐十六年病故以后,才被追封为荣国公的。姚本是一个和尚,法名道衍。被封侯的有下列十四人:
在这些侯之中,出身最低的是张武与王聪,然而张武的功劳最大。此外,有王宁,原已因作了(太祖之女)怀庆公主的驸马而封为永春侯,因“通燕”而在南京坐了牢,也可算是功臣。又有郭义、薛禄二人,迟至永乐十八年十二月才分别被封为安阳侯与阳武侯,加号“奉天靖难武臣”。
封伯的是下列的十七人:
在南京城破前后向成祖投降劝进的陈瑄、茹瑺、王佐,被分别封为平江伯、忠诚伯、顺昌伯。这三人之中,只有陈瑄是武臣,官居江防都督佥事。
从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年,先后因靖难之功而被追封为伯的有:景城伯马荣,新泰伯张钦,莱阳伯周长,成武伯陈亨,会安伯金玉,平阴伯朱崇,保昌伯程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