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朝历史:五军都督府与兵部掌握军政与军令大权

明朝历史:五军都督府与兵部掌握军政与军令大权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央,军政与军令两项大权,分别由兵部与大都督府执掌。大都督府在洪武十三年,于丞相胡惟庸造反的案子以后,与丞相府同时被取消。代之而起的,是所谓“五军都督府”。各军都督府之下,有各省的若干都指挥使司。)除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的各卫所以外,另有直属于皇帝的“亲军”。这三人的官阶,均及不上五个军的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正一品)。皇帝下诏发兵,由中书省(兵部)与大都督府会同奏覆,会同缴进这两块金牌,“请宝”。

明朝历史:五军都督府与兵部掌握军政与军令大权

某一个指挥使,被升任为都指挥使或更大的官,仍旧保存他的指挥使世职,虽则“都指挥使”等等的头衔及权力,是不能传给儿子或自己终身做下去的(原则上是五年一任)。

“都指挥使”是所谓“流官”(流转的官)。流官共分八等:在都指挥使之上,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在都指挥使之下,有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正留守、副留守。

那时候(洪武年间),明朝还没有所谓“总兵”,也没有专任的“提督”。提督二字,其后见于若干人的官衔之中,当作动词用,而不当作名词用。

在中央,军政与军令两项大权,分别由兵部与大都督府执掌。大都督府在洪武十三年,于丞相胡惟庸造反的案子以后,与丞相府同时被取消。代之而起的,是所谓“五军都督府”。五军,是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设左右都督各一人,正一品;都督同知、都督佥事若干人,同知是从一品,佥事是正二品。都驻在京师。各军都督府之下,有各省的若干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的官阶,是正二品。下边的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卫的指挥使,是世官,但也有官阶:正三品。指挥使以下的各级世官,也均有依次递减的官阶。)

除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的各卫所以外,另有直属于皇帝的“亲军”。亲军在洪武年间,共有十二个卫,其中以“锦衣卫”为最重要。明成祖把亲军扩充到二十二个卫,称为“上二十二卫”。(www.daowen.com)

兵部在丞相一职未被废除以前,属于以丞相为主管的中书省。其后,与别的五个部(吏户礼刑工)直属于皇帝。

兵部设正二品的尚书一人,“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设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作为尚书的辅佐。这三人的官阶,均及不上五个军的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正一品)。

发兵、调兵,必须“纳符请宝”。符是金牌,只有两块,一块藏在中书省(其后改藏在兵部),一块藏在大都督府(其后改藏在中军都督府)。皇帝下诏发兵,由中书省(兵部)与大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及有关的某军都督府)会同奏覆,会同缴进这两块金牌,“请宝”。请宝,是请求发给“走马符牌”。然后,分遣使者,佩上这“走马符牌”,到各个卫所去调兵。走马符牌,是铁的,一共有四十块,二十块铸有金字,二十块铸有银字,平时都藏在宫城里的内府。

战事完毕以后,司令官缴印,军官与卫兵各回原有的卫所。

永乐七年以后,不再用走马符牌,而改用编了号码的“调军勘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