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经】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传】曷为再言晋侯?非两之也。然则何以不言遂?未侵曹也。未侵曹,则其言侵曹何?致其意也。其意侵曹,则曷为伐卫?晋侯将侵曹,假涂于卫,卫曰不可得,则固将伐之也。
【经】公子买1戍卫,不卒戍2,刺3之。
【传】不卒戍者何?不卒戍者,内辞也,不可使往也。不可使往,则其言戍卫何?遂公意也。刺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刺之?内讳杀大夫,谓之刺之也。
译文
【经】鲁僖公二十八年,春季,晋侯侵伐曹国,晋侯攻打卫国。
【传】为什么两次写“晋侯”?不是将它分为两件事。那么为什么不在中间用“遂”字?因为(晋侯)实际上没有侵伐曹国。没有侵伐曹国却说他侵伐曹国是为什么?是表明他的本意是要侵伐曹国。他的本意是要侵伐曹国,为什么却去攻打卫国?晋侯将侵伐曹国,向卫国借道,卫国说不能借,(这样一来,晋侯)本就要攻打它了。
【经】公子买在卫国戍守,没有完成戍守任务,刺死他。
【传】没有完成戍守任务是什么意思?没有完成戍守任务,是我国(对外)说的话,(实际上)是(公子买抗拒僖公之命,僖公)不能使他前去。不能使他前去,为什么说他在卫国戍守?是顺僖公的心意。刺他是怎么回事?是杀他。杀他为什么叫作刺他?为我国隐讳杀大夫,所以(把杀他)叫作刺他。
注释 1 公子买:鲁大夫,字子丛。2 不卒戍:戍宋终未执行。意思是公子买不受命,不肯前往。3 刺:杀大夫曰刺。
【经】楚人救卫。
【经】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1宋人。
【传】畀者何?与也。其言畀宋人何?与使听2之也。曹伯之罪何?甚恶也。其甚恶奈何?不可以一罪言也。
【经】楚国人援救卫国。
【经】三月,丙午日,晋侯攻入曹都,逮捕曹伯,把他交给宋人。
【传】“交给”是什么意思?是给予的意思。这里说交给宋人是什么意思?给予,是使(宋人)裁断曹伯的罪。曹伯有何罪?(他)特别坏。他如何特别坏?已经不能用一种罪来说明了。
注释 1 畀(bì):给予。2 听:处理,审断。
【经】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1,楚师败绩。
【传】此大战也,曷为使微者?子玉得臣2也。子玉得臣,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大夫不敌君也。
【经】楚杀其大夫得臣。
【经】卫侯3出奔楚。
【经】夏季,四月,己巳日,晋侯、齐军、宋军、秦军和楚国人在城濮作战。楚军大败。
【传】这是一次大战争,(楚国)为什么派遣身份低微的人(领兵)?(不是身份低微的人)而是子玉得臣。既是子玉得臣,那么为什么称“人”?是贬(他)。为什么贬?因为大夫不应该与别国的君主对阵。
【经】楚国杀死它的大夫得臣。
【经】卫侯出逃到楚国。
注释 1 城濮:卫地,在今山东旧濮县(现已并入范县)南之城濮城。2 子玉得臣:楚令尹(楚国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又称子玉、令尹子玉、得臣、成得臣。3 卫侯:卫成公,名郑。
【经】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1、莒子,盟于践土2。陈侯如会3。
【传】其言如会何?后会也。
【经】公朝于王所。
【传】曷为不言公如京师?天子在是4也。天子在是,则曷为不言天子在是?不与致天子5也。
【经】五月,癸丑日,僖公与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聚会,在践土结盟。陈侯到会。
【传】这里说“到会”是什么意思?是会盟结束后,陈侯才到。
【经】僖公在王所在地朝见(王)。
【传】为什么不说(僖公)去京师(朝见天子)?因为天子就在这里。天子既然在这里,为什么又不说天子在这里?是不赞许(晋侯)把天子招来。
注释 1 卫子:卫君侯爵,此时卫君奔楚,其弟叔武奉盟。2 践土:郑地,在今河南原阳西南。3 陈侯如会:陈、蔡一向亲附于楚。此会蔡侯先至,得与于盟。陈侯后至,未及歃血,接受盟约而已。4 是:这里,指代践土。5 致天子:把天子招来。致,招致。(www.daowen.com)
【经】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
【经】卫元咺1出奔晋。
【经】陈侯款2卒。
【经】秋,杞伯姬3来。
【经】公子遂如齐。
【经】六月,卫侯郑从楚国回到卫国。
【经】卫国的元咺出逃到晋国。
【经】陈侯款去世。
【经】秋季,杞伯姬来。
【经】公子遂到齐国去。
注释 1 元咺(xuān):卫国大夫。卫侯出奔楚,元咺奉卫侯之弟叔武守国。叔武请求晋侯允许卫侯归国,得晋侯同意。卫侯先杀随从他的元咺之子角,继又杀叔武,于是元咺奔晋。2 陈侯款:陈穆公,名款。3 杞伯姬:杞成公、杞桓公之母,鲁庄公之女。
【经】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娄子、秦人于温1。
【经】天王狩于河阳2。
【传】狩不书,此何以书?不与再致天子3也。鲁子曰:“温近而践土远也。”4
【经】壬申,公朝于王所。
【传】其日何?录乎内5也。
【经】冬季,僖公在温地与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娄子、秦国人相会。
【经】周王在河阳狩猎。
【传】狩猎不记,这里为什么记?是不赞许(晋侯)再次招致天子。鲁子说:“(说在河阳狩猎,)是因为温地离王畿近(狩猎不失其地),践土离王畿远。”
【经】壬申日,僖公在王所在之处朝见(王)。
【传】为什么记日子?作为我国的失礼加以记录。
注释 1 温:周地,后属晋。在今河南温县南。2 河阳:晋邑,在今河南孟州西,与温邻近。3 再致天子:先召天子至践土,这次又召天子至河阳。4 鲁子这话是说,温与河阳近于王都洛阳,可以书“狩”,践土离王都远,不书“狩”,为天王讳。5 录乎内:记下鲁公失礼。乎,介词,相当于“于”。内,指鲁公,这里是说鲁公失礼。
【经】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
【传】归之于者何?归于者何?归之于者罪已定矣,归于者罪未定也。罪未定,则何以得为伯讨?归之于者,执之于天子之侧者也,罪定不定,已可知矣。归于者,非执之于天子之侧者也,罪定不定,未可知也。卫侯之罪何?杀叔武也。何以不书?为叔武讳也。《春秋》为贤者讳。何贤乎叔武?让国也。其让国奈何?文公逐卫侯而立叔武,叔武辞立,而他人立则恐卫侯之不得反也,故于是己立。然后为践土之会,治1反卫侯。卫侯得反,曰:“叔武篡我。”元咺争之曰:“叔武无罪。”终杀叔武。元咺走而出。此晋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卫之祸,文公为之也。文公为之奈何?文公逐卫侯而立叔武,使人兄弟相疑,放乎杀母弟者,文公为之也。
【经】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传】自者何?有力焉者也。此执其君,其言自何?为叔武争2也。
【经】诸侯遂围许。
【经】曹伯襄3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经】晋人逮捕卫侯,把他送到京师。
【传】“把他送到”是什么意思?“送到”是什么意思?“把他送到”是(他的)罪已经定了,“送到”是(他的)罪还没有定。罪没有定,为什么会被方伯讨伐?“把他送到”是在天子身边逮捕他的,(他的罪已告诉天子,)罪定不定,已经知道了。“送到”是不在天子身边逮捕他的,罪定不定,还不知道。卫侯的罪是什么?是杀了叔武。何以不书?是为叔武隐讳。《春秋》为贤者隐讳?叔武有何贤?(他)把国家让给(卫侯)。他是怎样让国的?晋文公赶走卫侯,立叔武(为君),叔武(如果)辞让不肯立,别人就会立,他恐怕卫侯不能回国(为君了),所以自己就立(为君)。这以后,举行践土之会,(叔武请求晋文公)处理争讼之事,让卫侯回国。卫侯得以回国,说:“叔武篡我的位!”元咺和他争辩,说:“叔武无罪。”最终杀了叔武。元咺逃跑出来。这个(下令逮捕卫侯的)人是晋侯,为什么称他为“人”?是贬。为什么贬?卫国的祸乱,是(晋)文公造成的。(晋)文公怎样造成的?文公赶走卫侯,立叔武(为君),使得别人兄弟相疑,导致(卫侯)杀同母弟,是文公所为。
【经】卫国的元咺从晋国回到卫国。
【传】“从”是什么意思?是(元咺回到卫国)得力于晋的意思。晋逮捕他的君主,这里说他得力于晋是为什么?因(元咺)为叔武争讼(晋站在叔武一边,所以是帮助元咺回国)。
【经】诸侯们于是包围许国。
【经】(天子放)曹伯襄回曹国,(他)于是与诸侯们会同包围许国。
注释 1 治:处理,办理。2 争:争辩,辩其无罪。3 曹伯襄:曹共公名襄。晋侯以王命逮捕他。此时被释放回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