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1。
【经】二月,公侵宋。
【传】曷为或言侵,或言伐?觕者曰侵2,精者曰伐3。战不言伐,围不言战,入不言围,灭不言入,书其重者4也。
译文
【经】鲁庄公十年,春季,周王的正月,庄公在长勺打败齐军。
【经】二月,庄公侵宋国。
【传】为什么有时说侵?有时说伐?粗略用兵(随即撤去)叫作侵,用兵精细(深入敌境)叫作伐。写战就不写伐,写包围就不写战,写深入就不写包围,写灭亡就不写深入,这都是只写最重大的事。
注释 1 长勺(zhuó):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北。2 觕者曰侵:把部队开到人家的国土内,粗略地打一转,并未宣战。杜预注《左传》,以为鸣金击鼓,公然进犯,那是伐;不鸣金击鼓袭击人家叫侵。觕,同“粗”。3 精者曰伐:经过周密组织,堂堂正正地攻击叫伐。4 书其重者:选择严重的、厉害的写。
【经】三月,宋人迁宿1。
【传】迁之者何?不通2也,以地还之也。子沈子3曰:“不通者,盖因而臣之4也。”
【经】夏,六月,齐师、宋师次5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6。
【传】其言次于郎何?伐也。伐则其言次何?齐与伐而不与战,故言伐也。我能败之,故言次也。
【经】三月,宋国人迁徙宿国。(www.daowen.com)
【传】迁徙宿国是怎么回事?是使它不能与外界交通,(宋国)用领土把它包围起来。子沈子说:不使它与外界交通,大概是就此迫使宿国君主向宋称臣。
【经】夏季,六月,齐军、宋军停驻在郎地。庄公在乘丘打败宋军。
【传】这里说(齐军、宋军)停驻在郎地是什么意思?(它们本来)是攻伐我国。攻伐(我国)为什么说停驻?齐国参与(宋国)攻伐(我国),而没有参与(宋国与我国)作战,所以应当说伐。(但是)我国能够打败宋国,所以说是停驻。
注释 1 迁宿:迁宿国之民而取其地。宿,注家有以为在今江苏宿迁。2 不通:这是宋迁宿的手段。占领其周围的土地,断其交通,阻其往来。下句说“还之”,就是环之,把它包围起来。3 子沈子:《公羊》经师,据说是鲁国人,别无可考。4 臣之:迫使它对宋称臣。5 次:驻扎。6 乘(shèng)丘:鲁地,在今山东曲阜西北。
【经】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1,以蔡侯献舞2归。
【传】荆者何?州名3也。州不若国,国不若氏,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字不若子。蔡侯献舞何以名?绝。曷为绝之?获也。曷为不言其获?不与夷狄之获中国也。
【经】冬,十月,齐师灭谭4。谭子奔莒。
【传】何以不言出?国已灭矣,无所出也。
【经】秋季,九月,荆在莘打败蔡军,把蔡侯献舞带回国。
【传】荆是什么?是州的名称。称州名比不上称国名(尊敬),称国名比不上称氏(尊敬),称氏比不上称“人”(尊敬),称“人”比不上称名(尊敬),称名比不上称字(尊敬),称字比不上称“子”(尊敬)。称“蔡侯献舞”,为什么要写出他的名?是不承认(君位)。为什么不承认他(君主的地位)?因为(他被楚国)俘获。为什么不说他被(楚国)俘获?是不肯让夷狄俘获中原诸侯。
【经】冬季,十月,齐军灭亡谭国。谭子逃亡到莒国。
【传】为什么不说“出”?因为国已灭亡,无国可出了。
注释 1 莘(shēn):蔡地名,在今河南汝南县境。2 献舞:蔡侯名,即蔡季,蔡哀侯。此战楚人把他俘获带走。3 州名:荆,本指楚,国名。《传》贬之,称它为州。4 谭:国名,地在今山东济南东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