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庄公四年,春季宴请齐侯于祝丘,春秋公羊传摘要

庄公四年,春季宴请齐侯于祝丘,春秋公羊传摘要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文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飨1齐侯于祝丘2。以襄公之为于此焉者,事祖祢7之心尽矣。译文鲁庄公四年,春季,周王的二月,夫人姜氏在祝丘宴请齐侯。《春秋》认为齐襄公在这里的灭纪行为是尽了侍奉祖宗的心愿。3 伯姬:鲁惠公女,隐公二年纪裂緰为纪君来鲁迎娶。冬季,庄公与齐国人在郜地狩猎。是隐讳(庄公)与仇人一起狩猎。在此之前有交往,在此之后有交往,为什么独在这里讥讽(他)?

庄公四年,春季宴请齐侯于祝丘,春秋公羊传摘要

原文

【经】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飨1齐侯于祝丘2

【经】三月,纪伯姬3卒。

【经】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4

【经】纪侯大去其国5

【传】大去者何?灭也。孰灭之?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襄公讳也。《春秋》为贤者讳,何贤乎襄公?复雠也。何雠尔?远祖也。哀公亨乎周6,纪侯谮之。以襄公之为于此焉者,事祖祢7之心尽矣。尽者何?襄公将复雠乎纪,卜之曰:“师丧分8焉。”“寡人死之,不为不吉也。”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雠乎?虽百世可也。家亦可乎?曰:不可。国何以可?国、君一体也。先君之耻,犹今君之耻也;今君之耻,犹先君之耻也。国君何以为一体?国君以国为体,诸侯世9,故国君为一体也。今纪无罪,此非怒10与?曰:非也。古者有明天子,则纪侯必诛,必无纪者。纪侯之不诛,至今有纪者,犹11无明天子也。古者诸侯必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号辞12必称先君以相接,然则齐、纪无说13焉,不可以并立乎天下。故将去纪侯者,不得不去纪也。有明天子,则襄公得为若行乎?曰:不得也。不得则襄公曷为为之?上无大子,下无方伯14,缘恩疾15者可也。

译文

【经】鲁庄公四年,春季,周王的二月,夫人姜氏在祝丘宴请齐侯。

【经】三月,纪伯姬去世。

【经】夏季,齐侯、陈侯、郑伯在垂地相遇。

【经】纪侯永远离开了他的国家。

【传】“永远离开”是什么意思?是被灭的意思。谁灭了它?齐国灭了它。为什么不说是齐国灭了它?是替齐襄公隐讳。《春秋》为贤者隐讳,襄公有什么贤?(他)是复仇。是什么仇呢?是远祖的仇。齐哀公被周天子烹杀,是纪侯说他坏话的缘故。《春秋》认为齐襄公在这里的灭纪行为是尽了侍奉祖宗的心愿。尽了(侍奉祖宗的)什么心愿?齐襄公将对纪复仇,进行卜筮,(卜辞上)说:“军队会在这一战事中损失一半。”襄公说:“寡人为这事死去,(只要复仇成功,)也不是不吉利。”(那)远祖,离现在几代了呢?九代了。九代了还可以复仇吗?即使一百代也可以。大夫也可以这样吗?(回答)说:不可以。国君为什么可以?因为国、君是一体的。先君的耻辱,如同是今君的耻辱;今君的耻辱,如同是先君的耻辱。国、君为什么是一体的?国君以国为体,(因为)诸侯世代相承,所以国、君为一体。现在的纪无罪过,这不是迁怒于它吗?(回答)说:不是。古代(如果)有贤明天子,纪侯一定被诛,一定没有纪国了。(当时的)纪侯没有被诛,到现在还有纪国,是因为还没有贤明的天子。古代诸侯必定有聚会一类的事情,互相朝聘的规矩:(致送礼物的)名义、(宾主互致的)言辞,(都)一定(要)称先君,以和现在的交往相接。那么,齐和纪面对这种事就不会高兴,它们不能同时存在于天下。所以将要去掉纪侯,不得不去掉纪国。(如果)有贤明的天子,齐襄公能做出这样的行动吗?(回答)说:不能。不能,而襄公为什么又做出了这样的事呢?因为上无英明的天子,下无贤良的方伯,顺应恩怨而复仇是可以的。

注释 1 飨(xiǎng):设盛宴招待。2 祝丘:鲁地,在今山东临沂东南。3 伯姬:鲁惠公女,隐公二年纪裂緰为纪君来鲁迎娶。4 垂:卫地,在今山东曹县北之句阳店。5 大去其国:离开他的国家再不回来。6 亨(pēng)乎周:被周王烹杀。亨,同“烹”。7 祖祢(ní):指祖宗。祢,在生曰父,死曰考,入庙曰祢。8 师丧分:军队损失一半。9 诸侯世:诸侯是世袭的。10 怒:迁怒。11 犹:由于。12 号辞:正式发言。13 无说(yuè):不高兴,不友好,没有共同语言。14 方伯:一方诸侯之长。15 缘恩疾:顺应恩怨。(www.daowen.com)

【经】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

【传】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尔?其国亡矣,徒葬1于齐尔。此复雠也,曷为葬之?灭其可灭,葬其可葬。此其为可葬奈何?复雠者,非将杀之,逐之也。以为虽遇纪侯之殡2,亦将葬之也。

【经】六月,乙丑日,齐侯安葬纪伯姬。

【传】对别国的夫人不记葬,这里为什么记?是为她痛惜。痛惜什么?她的国家亡了,只能被齐国下葬。(齐灭纪)这是复仇,为什么还要葬她?(齐国是)灭应该灭的,葬应该葬的。怎么说这是应该葬的?复仇并不是一定要杀掉对方,而是将他赶下台。因为即使是遇到纪侯殓而未葬,也将(按诸侯之礼)葬他。

注释 1 徒葬:是说没有臣子为修葬礼。2 殡(bìn):殓而未葬。

【经】秋,七月。

【经】冬,公及齐人狩于郜。

【传】公曷为与微者狩?齐侯也。齐侯,则其称人何?讳与雠狩也。前此者有事矣,后此者有事矣,则曷为独于此焉讥?于雠者将壹讥1而已,故择其重者而讥焉,莫重乎其与雠狩也。于雠者则曷为将壹讥而已?雠者无时2,焉可与通?通则为大讥,不可胜讥,故将壹讥而已,其余从同同3

【经】秋季,七月。

【经】冬季,庄公与齐国人在郜地狩猎。

【传】庄公为什么与地位低的人一起狩猎?(他不是地位低的人,)是齐侯。既是齐侯,为什么称“人”?是隐讳(庄公)与仇人一起狩猎。在此之前(庄公与齐侯)有交往,在此之后(庄公与齐侯也)有交往,为什么独在这里讥讽(他)?(因为)对于仇人,只要讥讽一次就罢了,所以选择重大的事情讥讽,(重大的事情)没有比他与仇人一起狩猎更重大的了。对仇人为什么讥讽一次就罢了?仇人无时间限制,(永远是仇人,)哪里能与他交往?与他交往就是大讥讽,那就讥不胜讥,所以只讥一次就罢了,其余(不讥的)也与此相同。

注释 1 壹讥:一次讥讽。壹,同“一”。2 无时:没有时限,仇人永远是仇人。3 其余从同同:其余不作讥讽的与作了一次讥讽的相同。同同,即“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