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经】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经】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传】此公子翚也,何以不称公子?贬。曷为贬?隐之罪人也。故终隐之篇贬也。
【经】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1。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传】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2取也。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3也。内大恶讳,此其言甚之何?《春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
【经】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载4。郑伯伐取之。
【传】其言伐取之何?易也。其易奈何?因其力也。因谁之力?因宋人、蔡人、卫人之力也。
【经】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盛。
译文(www.daowen.com)
【经】鲁隐公十年,春季,周王的二月,隐公与齐侯、郑伯在中丘聚会。
【经】夏季,翚领兵与齐人、郑人会合攻伐宋国。
【传】这是公子翚,为什么不称他公子?是要贬他。为什么贬?他是(杀)隐公的罪人。所以在《隐公》这一篇内,始终都贬他。
【经】六月,壬戌日,隐公在菅地打败宋军。辛未日,夺取郜地。辛巳日,夺取防地。
【传】夺取城邑不记日子,这里为什么记日子?是因为在一月之内攻占了两座城邑。为什么说“在一月之内攻占了两座城邑”?是认为他太过分了。国内的大坏事,为他隐讳,这里却说“太过分了”,是为什么?《春秋》记录国内的史实,国外从略。对国外大坏事记下,小坏事不记;对国内大坏事隐讳(不记),小的坏事就记下。
【经】秋季,宋人、卫人攻入郑国。宋人、蔡人、卫人攻伐载,郑伯攻伐取得了它。
【传】这里说“攻伐取得了它”是什么意思?是说容易。怎么会容易的?是借助了他们的兵力。借助了谁的兵力?借助了宋人、蔡人、卫人的兵力。
【经】冬季,十月,壬午日,齐人、郑人攻入盛国。
注释 1 菅(jiān):宋国地名。2 再:两次。3 甚之:认为这样做过分了。甚,以……为甚。4 载:郑的附庸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