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春秋公羊传》:鲁隐公元年的治理与桓公的归还

《春秋公羊传》:鲁隐公元年的治理与桓公的归还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译文鲁隐公元年,春季,周王的正月。这是成全隐公的意愿。隐公将在治理好国家以后将君位归还给桓公。桓公年龄小而身份尊贵,隐公年长而地位卑下。隐公年长又贤明,大夫们把隐公请出来,奉他为君。注释1元年: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上自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次年正月新君举行即位大典,才开始以新君的年次纪年,称为“元年”。桓,桓公,隐公的异母弟。媵妾声子代理内事,生隐公。

《春秋公羊传》:鲁隐公元年的治理与桓公的归还

原文

【经】元年1,春,王正月。

【传】元年者何?君2之始年3也。春4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5?谓文王6也。曷为7先言王而后言正月8?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9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10而反之桓11。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12,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13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14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15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16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译文

【经】鲁隐公元年,春季,周王的正月。

【传】“元年”是什么意思?是做国君开始的那一年。“春”是什么意思?是一年开始的那一季度。“王”指谁?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后说“正月”?因为这“正月”是周文王改定的周历正月。为什么要用周文王的周历正月?这是为了表示大一统。记隐公为什么不写他即位?这是成全隐公的意愿。成全隐公的什么意愿?隐公将在治理好国家以后将君位归还给桓公。为什么要将君位归还给桓公?桓公年龄小而身份尊贵,隐公年长而地位卑下。他们所处的尊卑地位不明显,鲁国(一般)人没有知道的。隐公年长又贤明,大夫们把隐公请出来,奉他为君。隐公在这个时候辞让,就不知道桓公将来(是否)必定能立;如果桓公立为君就怕大夫们不能辅佐幼主。所以隐公立为君,是为了桓公(将来)能立为君。隐公年长又贤明,凭什么不应该立?立嫡子凭年长,不凭贤明;立庶子凭地位尊贵,不凭年长。桓公凭什么地位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地位尊贵。母亲地位尊贵,儿子为什么就尊贵?儿子凭母亲的尊贵而尊贵,母亲凭儿子的尊贵而尊贵。

注释 1 元年: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2 君:君主天子、诸侯都可称君。这里指鲁隐公。隐公名息姑(《史记·鲁世家》作“息”),周公旦之子伯禽的七世孙,鲁惠公的庶长子,其母声子。惠公卒后,他当位行君事。在位十一年。谥隐。3 始年:以新君年次纪年的第一年。《春秋》是一部以鲁史为主的编年史,以鲁君即位的年次分年纪事。上自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历十二公,共记二百四十二年的史实。新君于旧君去世那一年继位,仍以旧君的年次纪年。次年正月新君举行即位大典,才开始以新君的年次纪年,称为“元年”。4 春:《春秋》纪月,于每季之首标明春夏秋冬四时。5 孰谓:是指谁。孰,谁,疑问代词宾语提前。6 文王: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首领。他的儿子武王推翻商纣的统治,建立周王朝。7 曷(hé)为:就是“何为”,为什么。8 正月:一年十二个月的头一个月。9 大一统:尊重一统这个根本原则。一统,是说普天下都统一于周王,按周正来统一历法。周王制定正朔,号令天下。古时王朝易姓,要改正朔、易服色,即更改岁首之月和车马祭牲的颜色,一切重新开始。夏正建寅,以今农历正月为正月;殷改建丑,以夏历十二月为正月;周改建子,以夏历十一月为正月。10 平国:把国家治理好。平,治理。11 反之桓:把统治权归还给桓公。反,同“返”,归还。桓,桓公,隐公的异母弟。12 尊、卑:宗法制度中根据嫡庶亲疏而区分的地位的高低。鲁惠公的原配夫人是宋国孟子。孟子早卒,无子。媵妾声子代理内事,生隐公。后来惠公又正式娶宋武公的次女仲子,生桓公。仲子的地位高于声子,她们的儿子因而也有尊卑之分,“桓贵”而“隐卑”。13 扳(pān):本义是攀援。这里是尊奉的意思。14 且如:假如。15 相:辅佐。16 適:通“嫡”,这里指正妻所生的儿子。子:这里指庶妾所生的儿子。

【经】三月,公及邾娄1仪父盟于眛2

【传】及者何?与也。会、及、暨,皆与也。曷为或言会,或言及,或言暨?会犹最3也,及犹汲汲4也,暨犹暨暨5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仪父者何?邾娄之君也。何以名?字6也。曷为称字?褒之也。曷为褒之?为其与公盟也。与公盟者众矣,曷为独褒乎此?因其可褒而褒之。此其为可褒奈何7?渐进8也。眛者何?地期9也。

【经】三月,隐公与邾娄仪父在眛地结盟。

【传】“及”是什么意思?是“与”的意思。会、及、暨都是“与”的意思,为什么有的地方用“会”,有的地方用“及”,有的地方用“暨”?“会”是会聚的意思,“及”是急迫的意思,“暨”是果断刚毅的意思。“及”是我要这样,“暨”是不得已。仪父是什么人?是邾娄国的国君。为什么称他的名?那是他的字。为什么称他的字?是褒扬他。为什么要褒扬他?因为他与隐公结盟。与隐公结盟的人很多,为什么独独要褒扬他?因为可以褒扬就褒扬他。说他可以褒扬是怎么回事?是显示他(率先与隐公结盟)将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眛是什么?是约定的会盟地点。

注释 1 邾(zhū)娄:即邾,国名。鲁的邻国,曹姓。2 眛(miè):鲁地名,一作姑蔑,或作蔑。在今山东泗水东。3 最:聚集。4 汲汲(jíjí):心情急切的样子。5 暨暨(jìjì):果断刚毅的样子。6 字:古人多有名有字,称字表示尊重。邾娄之君名克,字仪父。7 奈何:疑问代词,这里是问情况。8 渐进: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9 地期:约好相见的地方。期,邀约,约定。

【经】夏,五月,郑伯12段于鄢3

【传】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4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5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6也。其地7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8,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经】夏季,五月,郑伯在鄢地战胜段。

【传】战胜他是什么意思?是杀了他。杀了他,为什么叫战胜他?是认为郑伯的罪恶大。为什么认为郑伯的罪恶大?母亲要立段为君,而郑伯却杀了他,倒不如(原先)不给他封地为好。段是什么人?是郑伯的同母弟。为什么不称弟?因为段与国君对等。记下地点是怎么回事?因段与国君对等。齐人杀无知,为什么不记杀的地点?因为是杀在国都内。杀在国都内的,即使与国君对等,也不记杀的地点;不是与国君对等的人,即使杀在外地,也不记杀的地点。

注释 1 郑伯:指郑庄公。2 克:战胜。3 鄢(yān):本是国名,妘姓。在今河南鄢陵西北。此时已被郑武公所灭。后改称鄢陵。4 大:重大,严重。认为……重大,严重。5 如:不如。据说齐人语如此。6 当国:相当于国君,与国君对等。7 地:用如动词,记上地名。8 无知:人名,弑齐襄公自立。见《庄公九年》。

【经】秋,七月,天王1使宰咺2来归3惠公、仲子之赗4。(www.daowen.com)

【传】宰者何?官也。咺者何?名也。曷为以官氏5?宰,士6也。惠公者何?隐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何以不称夫人?桓未君也。赗者何?丧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7束帛8。车马曰赗,货财曰赙9,衣被曰襚10。桓未君则诸侯曷为来赗之?隐为桓立,故以桓母之丧告于诸侯。然则何言尔?成公意也。其言来何?不及事也。其言惠公、仲子何?兼之。兼之非礼也。何以不言及仲子?仲子微也。

【经】秋季,七月,周王派宰咺来送给惠公、仲子的赗。

【传】“宰”是什么意思?是官名。“咺”是什么?是他的名。为什么用官名作氏?宰是宰官所属的士。惠公是什么人?是隐公的父亲。仲子是谁?是桓公的母亲。为什么不称她为夫人?因为当时桓公还没有做国君。赗是什么?丧事有赗。赗大致是用马,用四匹马加上五匹帛。助葬的车马叫赗,助葬的财货叫作赙,赠给死者的衣被叫作襚。桓公还没有做国君,诸侯为什么来给仲子赠送助葬的车马?隐公是代替桓公立为君的,所以将桓公母亲的丧事讣告诸侯。那么为什么要记上这一条?是为了成全隐公的意愿。用“来”是什么意思?是表示宰咺没有赶上丧葬的事。说“惠公、仲子”是什么意思?是兼赠两个人的助葬品。兼赠两个人的助葬品是不合礼制的。为什么不说“(惠公)及仲子”呢?因为仲子的地位卑微。

注释 1 天王:指周平王。《春秋》对周王或称天子,或称天王,或称王。2 咺(xuǎn):这里用作人名。3 归(kuì):通“馈”,赠送。4 赗(fèng):以车马等物助丧家送丧。5 以官氏:以官为姓氏。氏是姓的分支。6 士:宰这个官下面的属员。7 乘(shèng)马:四匹马拉的车。8 束帛:五匹帛。帛五匹为一束。9 赙(fù):送给丧家助其送丧的财物。10 襚(suì):送给丧家助其送丧的衣被。

【经】九月,及宋人盟于宿1

【传】孰及之?内2之微者也。

【经】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传】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奔也。奔则曷为不言奔?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

【经】公子益师3卒。

【传】何以不日4?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经】九月,与宋人在宿结盟。

【传】谁与宋人(在宿结盟)?国内地位不高的人。

【经】冬季,十二月,祭伯来。

【传】祭伯是什么人?是天子的大夫。为什么不说出使?是出逃。出逃为什么不说出逃?因为天子(以天下为家,)没有境外的说法。如果说出逃,就是有境外的说法了。

【经】公子益师去世。

【传】为什么不写出去世的日子?因为事情太遥远了。见到的记载不同,听到的说法不同,传闻也不相同。

注释 1 宿:国名。风姓。春秋时惯例,当事国往往在第三国盟誓。2 内:《春秋》是鲁史,内,指国内,即鲁国。3 公子:诸侯之子称公子。益师:鲁孝公的儿子。4 不日:不记日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