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氧化性物质分类和危险性分析

氧化性物质分类和危险性分析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氧化性能强弱,无机氧化性物质通常分为两级。一级主要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性物质遇酸后,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甚至引起爆炸,如高锰酸钾与硫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都十分危险。有些氧化性物质,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氧原子,致使可燃物质爆燃。

氧化性物质分类和危险性分析

氧化性物质系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有些氧化性物质对热、振动或摩擦较敏感,与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如松软的粉末等接触,即能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少数氧化性物质容易发生自动分解(不稳定性),从而其本身就可具有发生着火和爆炸所需的所有成分。大多数氧化性物质可与强酸液体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毒性气体。某些物质在卷入火中时,亦可放出毒性气体。

(一)氧化性物质的分类

氧化性物质按物质形态,可分为固体氧化性物质和液体氧化性物质。根据氧化性能强弱,无机氧化性物质通常分为两级。一级主要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等。一些氧化性物质的分子中含有过氧基(—O—O—)或高价态元素(N5+、Mn7+等),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氧化性很强,是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或爆炸。二级氧化性物质虽然也容易分解,但较一级稳定,是较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除一级外的所有无机氧化剂均为二级氧化性物质,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铬酸钠、氧化银等。

(二)氧化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多数氧化性物质的特点是氧化价态高,金属活泼性强,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烧,但与可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

(1)受热、被撞分解性。在现行列入氧化性物质管理的危险品中,除有机硝酸盐类外,都是不燃物质,但当受热、被撞击或摩擦时易分解出氧,若接触易燃物、有机物,特别是与木炭粉、硫黄粉、淀粉等混合时,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2)可燃性。氧化性物质绝大多数是不燃的,但也有少数具有可燃性,主要是有机硝酸盐类,如硝酸胍、硝酸脲等。另外,还有过氧化氢尿素、高氯酸醋酐溶液,二氯异氰尿酸或三氯异氰尿酸、四硝基甲烷等。这些物质着火不需要外界的可燃物参与即可燃烧。(www.daowen.com)

(3)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有些氧化性物质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燃烧,如高锰酸钾与甘油或乙二醇接触,过氧化钠与甲醇醋酸接触,铬酸丙酮与香蕉水接触等,都能起火。

(4)与酸作用分解性。氧化性物质遇酸后,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甚至引起爆炸,如高锰酸钾与硫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都十分危险。这些氧化剂着火时,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剂扑救。

(5)与水作用分解性。有些氧化性物质,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氧原子,致使可燃物质爆燃。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大量的氯。高锰酸钾吸水后形成的液体,接触纸张、棉布等有机物,能立即引起燃烧,着火时禁用水扑救。

(6)强氧化性物质与弱氧化性物质作用分解性。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相互之间接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着火或爆炸,如漂白粉、亚硝酸盐、亚氯酸盐、次氯酸盐等弱氧化剂,当遇到氯酸盐、硝酸盐等强氧化剂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着火或爆炸。

(7)腐蚀毒害性。不少氧化性物质还具有一定的腐蚀毒害性,能毒害人体,烧伤皮肤,如二氧化铬(铬酸)既有毒性,也有腐蚀性,这类物品着火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