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虹桥能源中心南站景观:打造绿地连续城市景观

上海虹桥能源中心南站景观:打造绿地连续城市景观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虹桥能源中心南站是虹桥商务区建设低碳商务区的标志性项目。基地上海虹桥能源中心南站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内西南角,西侧紧邻嘉闵高架,东依北横泾,绿化种植面积约5 363m2,以斜坡绿化为主。成功的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上海虹桥能源中心南站主体建筑就在“巧妙地利用和顺应自然环境”中做出了榜样,它犹如一个绿地覆盖的小山丘,与周边场地共同构成连续的城市绿带景观。

上海虹桥能源中心南站景观:打造绿地连续城市景观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建筑密集,人流量大,各种能源的需求负荷较高。该区域的能源供应系统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低碳实践、生态建设等方面都将具有较高的技术示范性。上海虹桥能源中心南站是虹桥商务区建设低碳商务区的标志性项目。能源中心可满足核心区(一期)内大部分用户的能源需求,实现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内的全面低碳排放,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性。

基地

上海虹桥能源中心南站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内西南角,西侧紧邻嘉闵高架,东依北横泾,绿化种植面积约5 363m2,以斜坡绿化为主。

效果图

生长在大自然中的绿色建筑

上海虹桥能源中心南站位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外围防护绿带之中,四周植物茂密,林荫环绕。主体建筑外墙采用倾斜形式,立面管路密布,新颖的建筑风格在绿带内尤显格格不入,所以通过绿化装饰在保留建筑特色的同时使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是景观设计的重点。起伏的地形对于植物生长的要求更高同时又对整体环境起到很好的烘托和提升作用,将整个场地的视觉中心引导至建筑。因此,设计师的任务就是顺应并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具有纵深感的整体空间效果,利用植物的魅力让自然成为建筑的注解。

结合坡地进行的植物种植设计,相比于平地更具有节奏变化。根据建筑高度和种植条件,我们将种植范围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地面绿化、9m 以下坡地绿化和9m 以上坡地绿化。地面绿化区域种植珊瑚篱,场地边界与高架道路之间形成视线遮挡与隔离,沿道路一侧种植低矮绿篱限定人的活动范围。坡地绿化区域对于植物品种选择局限较大。考虑到现状坡地的特殊性,种植设计需兼顾生态效益、景观效果以及后期管理方式,在立面陡坡处(9m 以下坡地绿化区域)以草皮+灌木的搭配组合,在立面缓坡处(9m 以上坡地绿化区域)种植乔木,达到丰富色彩、层次鲜明、固坡护土的目的。

上木以常绿和色叶树种搭配组合,在风口和风道处选择抗风性强的树种,上木种植区域预留充足的覆土量和树距,保障树木的成活率和后期生长条件;下木以低矮的常绿植物为主,选择常春藤等耐阴品种;边坡下方选用连翘等枝条下垂型下木。

建筑造型植入自然地形的要素,让景观中的绿色斜坡蔓延至建筑表皮,为城市空间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实现公共空间的和谐。成功的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上海虹桥能源中心南站主体建筑就在“巧妙地利用和顺应自然环境”中做出了榜样,它犹如一个绿地覆盖的小山丘,与周边场地共同构成连续的城市绿带景观。(www.daowen.com)

上海虹桥能源中心南站的景观设计综合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针对局部土坡堆筑超过自然安息角(23°)的立地条件,创新性地提出陡坡绿化生态袋加固堆叠法应用,解决传统景观堆土大于土壤安息角时出现滑坡现象和景观土体塌方的问题。

生态袋护坡系统是将装满植物生长基质的生态袋在沿斜坡表面以层层堆叠的方式,使斜坡表面形成一层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同时通过连接配件将袋与袋、层与层之间完全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景观土体坡度不再受限于最大安息角。在袋面采用播种或栽植植物能够达到恢复植被的效果。

生态袋是一种生态种植与传统种植相结合的形式,在传统的种植方式中增加了生态袋(护面材料)和EPS 板材,与传统建筑与景观分离的种植形式相比,既保证了建筑墙体的安全性、强度高、耐久性等性能,又具有保土、生态、景观等特点,使墙体具有生态友好性,满足各类植物的生长要求。

生态袋加固技术可以调节土壤含水量,使水循环途径发生一定的变化。生态袋采用丝聚丙烯材料特殊压制成型的土工材料,形成“可渗透”的界面。当雨水充足时,雨水通过坡面植被向生态袋中大量渗透储存,缓解地面消化雨水径流的压力,起到延滞径流的作用,而在枯水期,储存在生态袋中的水提供植被所需水分,起着滞洪补枯的作用。

生态袋加固技术改变了建筑立面和植被群落对立的景观模式。通过不同坡度的植被群落营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从而改变和提升建筑形象,强化建筑所在场地的识别性。

排水技术(发明专利授权)

实景图

虹桥能源中心南站景观绿化种植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