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南北片区)公园绿地工程范围包括核心区(南北片区)内的A 类、B 类地块绿地,用地性质定位为G1(公园绿地)及G2(防护绿地),绿地总面积约15.23hm2,共29 个地块。A 类与B 类地块均属于开发商出资认购认建项目。其中A 类地块是与开发地块相衔接的防护绿地及公园绿地,其建设模式为由政府资金补贴,鼓励开发商认购认建,提高建设标准;由开发商负责设计和建设,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批。B 类地块是与开发地块衔接的申虹路南北轴线景观带,其建设模式为由上海申虹发展有限公司、虹桥管委会与周边开发商共同规划设计方案,上海申虹发展有限公司指定设计单位统一设计,政府资金托底,开发商认建认养,提高建设标准。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南北片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但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南北片区受到总体用地布局上的诸多限制,例如铁路线及高架道路的阻隔,使得南北片区与西侧联系较弱,其噪声也给周边人群带来负面影响;现状路网已基本建成,环境塑造有一定的制约。设计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景观布局在有限的立地条件下塑造商务区低碳宜人的绿色环境。
多维复合的商务舞台
通过汇聚国内外商务区景观绿化设计和建设的经验,尊重历史文脉,构建绿地生态系统,提升道路空间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创造景色优美、层次明晰的景观体系,构建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和现代都市低碳公共活动空间,打造连接虹桥商务区南北片区的标志性绿色生态景观走廊,赋予地域个性,强调绿色商务办公环境理念,组成有机的整体。
北片区以申虹路商务生活轴组织景观绿化。它结合街坊公共通道、街坊内立体交流空间、城市广场、公园等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完善体系,构筑连通的开放空间。南片区沿滨水绿带组织景观绿化。多条指状绿带从滨河绿带生长而出,吸引人们从不同的角落来到滨河空间。
格子状的街道布局为基地提供了高效的交通网络。设想在方格网布局的基础上,引入多层次的开放空间,包括公共、半公共以及半私密。相信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提升环境品质。连通的多层次的立体开放空间系统,包括街道、绿轴、街坊内部通道、街坊内立体交流空间以及天桥,为人们提供了多选择的路径,是对方格网道路系统的良好且必不可少的补充。通过高品质的开发,塑造绿色环境特色,提升了土地价值。
北片区——绿化与建筑的交响曲
根据上位规划,北片区形成“三轴三组团”的布局模式,城市干道纵横交错分别构成都市景观轴、商户生活轴及功能发展轴,组团内小块绿地与建筑、广场相互融合,串联起一条现代商务景观长轴,形成生动的生态商务型绿地序列。
申虹路——韵律生活带
申虹路是虹桥商务区内一条重要的绿色商务轴,连接南北景观空间,将人流导入水环,通过水环水平进入不同景观空间。申虹路两侧两条南北向景观绿带由30m 景观绿带和10m 景观绿带组成。自景观绿带生长出来的指状绿地渗透到各街坊中心,将绿色生态环境引入至每个街坊,提升土地价值。景观流线呼应城市干道的肌理,将绿地景观与城市空间自然融合。
30m 绿带由三个层次组成,分别为贴近建筑的过渡空间、步道以及20m 宽的生态廊道。5m 宽的步行休闲道加上2.5m 宽现有人行道形成步行友好的环境。20m宽生态廊道由连续的水景、绿化草坪及人行小径构成。高大乔木在这里扮演重要角色,树荫空间形成的优美景观使人们把这里当作日常活动的场所,漫步其中,精致的铺地、喷泉、景亭,使得这里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
效果图
在不影响步行空间的基础上,沿道路西侧设置全长约1.5km 的连续景观廊架——“云廊”串联起南北地块,同时利用高大乔木所形成的树荫空间为商务人士提供休憩的场所。“云廊”行云流水般的空间曲线,与一旁的林荫天际线相得益彰,交织而成一曲韵律优美的景观乐章,为街道界面带来人性化的空间体验。“云廊”底部的通道由铺装材质、颜色和标识进行功能区分,以满足商务人士通行、散步、慢跑等休闲需求;色叶背景林、疏林草地、樱花大道等绿化形式对空间做出围合限定;多样化的配套设施便于增加人气与活力,最终使得街区成为功能分明、尺度宜人的公共开敞体系。
申贵路——天然屏障带
东侧铁轨的噪声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沿申贵路建筑为单廊布局,其中交通空间朝东,主要居住功能在西侧设置。20m 宽绿化带成为天然的屏障,在阻隔噪声的同时也为地区营造出回归自然的轻松。在纵深方向分为两个层次,2.5m宽步道及17.5m 宽景观带。灵活布置的小丘塑造出自然起伏的地形,帮助减少噪声。植物选用考虑四季的变换,针叶树和阔叶树间隔栽种,不同的季节,这里都有新的感受。
四大主题花园
选取申虹路两侧地块内4 处建筑的围合内庭院作为主题花园,并在交通流线上与外部公共开放空间相连接,从而将活力的空间氛围从景观绿轴一直延伸到各地块核心区域,将绿色生态环境引入组团内部,让人们可以沿着绿色自然而然地步入建筑之中,聚集人气与商气。四个主题花园命名为莲园、梅园、竹园和栎园,分别以水元素、中式元素、竹元素和巴洛克元素作为核心景观要素,打造风格各异、独具个性,同时又与整体街区风貌相协调的公共活力空间,展现智慧虹桥、绿色虹桥、商务虹桥的人文内涵。这些主题花园通过围合与半围合的空间分隔、私密与开放的环境营建,将原本简单的步行道路与建筑内院转变为相互连通的功能复合型商务空间,以提供良好的街区空间环境,成为人们在工作之余放松的重要场所。
梅园以自然地形结合乔木种植,通过较高的乔木覆盖率营造都市森林氛围。莲园以水为核心元素,建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滨水空间,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求。园中设置服务设施和景观小品,为周边商务人士提供一个滨水空间。竹园内平面形式以自然流线为主,通过群植各类竹子来突出优雅清静的景观氛围。栎园采用折线形式为主的巴洛克风格,植物主要以修剪整齐的绿篱围合,配以座椅、景墙等小品,为周边商务人士提供休憩、商务洽谈的空间。
南片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核心区南片区被河道及快速路分割成三个组团,分别为复合式总部办公、花园式总部办公及景观绿地组团。为了实现绿色复合商务区的总体定位,在功能布局上进行充分考量,景观绿地组团位于快速路交汇处,能有效缓解大容量交通带来的污染和噪声。复合式及花园式总部办公组团分别拥有不同的环境特征,形成差异化发展。地标性酒店作为南片区的核心,位于可开发组团的中心,拥有绝佳的滨河景观视野。
河道及绿带为南区提供了丰富的景观资源。在此基础上引入多层次的开放空间,形成一体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包括带状的滨河开放空间及绿带、点状的公共休闲绿地,以及连接每个开发地块的街坊公共通道。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提升南北片区环境品质。
实景图
从“主要重视机动车通行”向“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转变;
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转变;
从“工程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转变;
从“强调交通功能”向“促进城市街区发展”转变。
绿化特色街区研究背景
绿化特色街区在商务区的功能构成中承担了黏结剂的角色,是其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商务区绿化特色街区则是指在城市商务区背景下利用以绿化为主的道路景观资源,围绕商务区特色和功能属性,依托街区绿化本底,综合运用特色绿化、景观小品、公共设施、硬质铺装等要素,由多条道路组成的绿化特色公共空间。(www.daowen.com)
低碳虹桥与商务社区是虹桥商务区规划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与赏心悦目,努力实现商务功能和社区功能自然融合,以宜人、宜居、宜商的标准稳步发展。商务区良好的经济发展为街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同样地,环境友好的街区也有助于建立区域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建设资金,在商务区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因此,在虹桥商务区的规划中融入绿化特色街区的理念,将“绿色”渗透进街区内部,形成不断生长的商务社区,成为我们的研究重点。
实景图
基地概况
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内的绿化特色街区属于特色城市功能街区,位于交通枢纽辐射5km 核心影响圈层内,在规划中该区域将成为集商务办公、金融贸易、休闲商业、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载体。
绿化特色街区由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内“三横三纵”的街道网络组成,“三横”分别为杨虹路、中轴线和建虹路,“三纵”分别为申虹路、申长路和申滨路。考虑到申虹路周边商业地块规划完善,具备整体提升条件,其作为虹桥商务区中在建的全新街道,具备良好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因此,着重研究以申虹路为中心轴线向两侧地块延伸的绿化特色街区模式,希望通过以点推面的方式在区域能形成绿色渗透社区的景观格局。
核心区1.4km2 建设已见雏形
申虹路将启动建设(融入绿化特色街区理念),做好样板和示范
新虹点萃——绿色渗透社区
诸多世界500 强企业落户虹桥商务区,企业文化丰富多元。多样化的商业业态布局吸引了大量精英人士入驻,商业氛围浓厚。区域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已形成完整的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优势明显。随着商务需求日益增加,项目所处区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商务开发空间缺失,缺少满足商务人士驻足停留、交往休憩等多样需求的开放空间;缺乏对于商务区文化品牌的统一塑造,未能形成代表商务区特征的文化内容等问题。因此,绿化特色街区的设计旨在将“绿色”渗透进街区内部,优化虹桥商务区的社区功能,推动商务功能与社区功能自然融合,打造以人为本的绿色街区。
上海虹桥商务区绿化特色街区的设计以“商、旅、文”为景观设计核心概念,通过提升街区品质、突出商业主题、加强地块交融三方面理念,旨在营造一个宜人、宜商、宜居的世界级的CBD。
实景图
实景图
景观策略
以街道的尺度为切入点,综合城市商务区内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空间容量、建筑形态等空间环境要素的基本特征,提出针对性的绿化特色街区设计策略。通过突出商旅文化氛围、梳理慢行系统、激活商务元素等手段,将特色虹桥与绿色街区有机结合。
营造商业文化氛围
增加文化功能配套,打造文化新地标,形成“商旅文”的主题特色。总部经济、世界500 强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和多样化的商业业态,使虹桥商务区呈现高端的企业品质和发展历程。整个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正在打造成一个“商、旅、文”结合的示范区,以诚信作为区域品牌之一,营造积极向上的全新商业文化休闲集聚地。
剖面图
效果图
建立低碳慢行可达系统
建设充满活力、注重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已成为全球主要城市的共同目标,并随之形成街道重塑的浪潮。在街区中增加骑行道、跑步道和慢步道。骑行道总长约14km,主要沿申滨南路、天山西路及七莘路形成环车道,串联华翔、迎宾、天麓及云霞四大绿地。跑步道总长约11km,主要沿申滨南路及申虹路形成路环,串联华翔、迎宾及天麓三大绿地。滨水慢步道总长约7km,主要沿北横泾滨水绿地设置,串联华翔、迎宾及天麓三大绿地。
激活商务元素
(1)提高交通效率。建立完善高效的交通网络,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需求以及各类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提高人流、物流到达商务区的便捷性,增强商务区的吸引力。
(2)提高空间舒适度。通过环境与交通的合理衔接,使人们在商务区的活动更为便捷、轻松和舒适。利用舒适周到的人性化环境设计赋予商务区新的文化内涵。
(3)提高景观生态性。充分考虑绿化与市政设施、城市家居、商业功能的协调融合关系,结合地块周边业态特点,创造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特色街区。
樱花大道效果示意图
(4)提高街区体验活力。激活街区相邻地块间的关联性,使街区在承担基本的通道功能以外,满足人们社会活动的需求,利用街区的公共空间提升商务区的活力,形成真正的商务生活氛围。
街道界面是限定街区格局的直接要素,界面的构成形式会影响街道的空间体验。商务区地块内的建筑通常由高层办公楼或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现代建筑构成,尺度差异容易对街道上的行人产生一定的压迫感。另一方面建筑退界区域往往缺乏积极开放的空间引导,甚至简单地通过封闭密集的植被进行隔离遮挡,导致内部建筑与外部街道之间缺乏互动,街区公共空间单调无趣,利用率低。
城市商务区需要打破内部建筑与外部街道的隔离屏障,利用建筑退界区域与人行街道等空间,营造人性化的街廓界面。通过植物、小品、公共服务设施、铺装等宜人尺度的景观元素打造开敞的公共空间,从而加强街区之间的联系,提高使用频率,削弱建筑退线距离所产生的疏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