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从鲁国到卫国,卫灵公特别问他:“你在鲁国得到的是怎样的待遇?”孔子回答:“奉粟六万。”卫灵公就比照这个价码将孔子和弟子留下来。然而此时卫国的情况很复杂,发生了卫灵公宠信南子导致太子蒯聩不平的严重纷争,蒯聩意图袭杀南子不成,仓皇出亡。
卫是个小国,在地理位置上又夹在齐和晋两个大国之间,卫灵公亲晋,于是蒯聩出事后就投奔齐国。有一天,卫灵公向孔子问起“军旅之事”,孔子不愿回答,随后孔子就快速离开了卫国。孔子反感的,不只是卫灵公对于打仗产生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孔子看出以卫国当时的状况,卫灵公竟然还想以武力来解决问题,何其愚蠢,又何其危险!
危险在于旁边的晋与齐,实力都远高过卫国,打起仗来卫国绝对得不到任何好处;愚蠢在于卫灵公始终弄不懂卫国真正的问题,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的,把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弄成那样,不解决可以解决的,却动脑筋想以武力去对抗齐国。
离开卫国之后,孔子和弟子一度“在陈绝粮”,找不到国君愿意提供生活所需,就饿肚子了。《论语·卫灵公》说:“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情况严重到大家都病倒了。子路气冲冲地去见老师,发泄心中的义愤:这是什么样的时代,为什么好人得到的却是如此恶报?我们不是君子吗?我们所做的不都是合于义理的事吗?为什么会倒霉至此?(www.daowen.com)
那样的“愠”,反映了子路直率的个性,而孔子回答子路、安慰子路的话语,也反映了孔子衷心的信仰,以及这份信仰带来的伟大力量。子路问的是:君子也会这么倒霉吗?孔子回答他的却是:再怎么倒霉,君子就是君子,不会因外在环境的顺利或挫折而改变君子的身份、君子的坚持。人都有遭遇上的起起落落,绝对不是说当了君子,就保障你一生顺遂,更不可以为了追求不会饿肚子才选择当个君子。君子不管遇到了什么状况,都不会改变他的自尊、他的气概、他的操守,是在这点上和一般人、庸俗的人确切地区分开来。一般人遇到了困难,为了有东西吃,为了活下去的一口饭,什么都愿意做,什么都能卖。君子宁可饿死,也不出卖自己的人格底线。
还好有人及时伸出援手,孔子和弟子才没有饿死在这里。帮忙的人,是“叶公”,就是“叶公好龙”故事里的那个“叶公”。他将孔子一行接到他的封地上,让他们的温饱得以解决。《论语·子路》说:“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这段话记录的,就是孔子对叶公表达感激。面对叶公的请教,孔子回答说:善政、良政重要的标准是在你周围的人很高兴有你当邻居,离你远的人会不辞辛劳到你这里来。句子里的“远者”,指的就是孔子自己和弟子。我们大老远都愿意来到你这里,显然你已经建立了善政、良政的名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