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朝知识创新:中国历史中的文明基因

周朝知识创新:中国历史中的文明基因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人取代商人后,建立了封建制,同时改变了主流的知识内容。人对于自我行为如何符合普遍规律若有疑问,在周人的文化中,就以占卦的方式来祈求解答。史的责任重大,必须随时维持集团成员严格、正确的关系记录,有需要时,每个人都能理解彼此的宗法关系,采取适当的态度。周人能够推动庞大的封建武装殖民,靠的就是结成紧密的合作团体。

东周有了诸子百家,西周没有。作为“人物”,“诸子”的重点在于思想与知识。因而我们可以上溯理解,这个时代出现了知识形式与知识流传的重大变化。

人类文明起源的阶段,知识是稀有的资源,拥有知识是权力的表彰,知识垄断在少数人手中,为这些少数人带来权力,或作为他们的权力基础。殷商时期,最有价值、与权力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和祖先沟通的知识。对于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形式,商人小心护卫,紧紧掌握。而商人共主霸权开始动摇的一个因素,也就在于铸造青铜器、问卜、刻写甲骨文等相关知识外流,被周人偷学走了。

周人取代商人后,建立了封建制,同时改变了主流的知识内容。周人不靠鬼神,他们的长处不在于掌握和鬼神沟通的神秘力量,而在于用宗法制度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有效的合作网络。相应地,周人看重的知识,当然就和商人不一样了。有三种不同的关系,取代了过去商人的鬼神关系。

第一种是人和天之间的关系。天不是意志神,而是普遍规律的总和。人对于自我行为如何符合普遍规律若有疑问,在周人的文化中,就以占卦的方式来祈求解答。如何占,占了之后显现的卦象如何解释,就成了重要的知识内容。

第二种是现在的人和过去的人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依照他在宗法里的位置来决定他是谁。宗法系谱是人与人彼此对待的根本规范,失去了这份系谱,人就无法行为了。所以要仔细、小心保留一代代建构起来的宗法系谱,谁是大宗谁是小宗,系谱中这个人和那个人的相关位置如何,不能遗漏。

所以要有专人负责保持记录,那就是“史”。史的责任重大,必须随时维持集团成员严格、正确的关系记录,有需要时,每个人都能理解彼此的宗法关系,采取适当的态度。(www.daowen.com)

另外,史还负责掌握人与人之间的盟誓约定。周人能够推动庞大的封建武装殖民,靠的就是结成紧密的合作团体。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凭什么取得别人的信任?凭借周人不空口说白话,他们习惯将所做的承诺用“子子孙孙永保用”(西周时期的《倗生簋》)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出发去拓展封建时,结盟的条件要正式记录下来。封建一层层分封,要正式记录下来。到后来,国与国之间的任何交涉,好的坏的,也都要正式记录下来。所以,和史有关,保留过去记录的知识,也很重要。

第三种关系到人与人的日常关联。宗法的根本是长时间不变的系谱记录,然而宗法不能光靠这种长时记录来维持。光有记录,很容易变成名义、名分,像今天我们可能还知道这个人是我的叔祖,却不觉得和这位叔祖之间有任何明确的关系,也不知道要如何对待他,对待自己的叔祖,和对待路上任何不认识的老先生,不会有区别。

维持宗法,让关系不断有意义、有作用,要靠礼。礼的核心作用,就是创造亲族关系的日常切身性。从出生到结婚到死亡,每年从开春到冬末,生活中一直不断有礼规范你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做什么事。礼所规范的作为中,同时也就一而再,再而三提醒、强化牵涉其间、彼此互动的人的关系。辈分、亲疏安排,具体地融入生活里,让人不可能遗忘宗法关系,事实上是不可能活在宗法之外。

礼用来固定宗法关系,因而礼本身当然不能随便改动。要有专人来负责管礼,他们是所有人相对关系行为的终极权威。礼的内容,也就是另外一种重要的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