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不仅将父亲追封为“王”,而且决定其谥号为“文”。这是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哥哥的成就,是以武力打败了原来的共主,推翻了商人的统治地位,这很明白。那么,父亲的成就,以“文”来总结,是因为什么?有什么具体的内容?
至少在后世如孔子的认知中,“文”比“武”更重要,更关键。“武”开启了周朝,然而“文”才真正定义了这个朝代。“文”这个观念,流传到后世,有两种最常见的内容描述方式:一种是“制礼作乐”,以礼“乐”为核心;另一种更复杂、更详细些的,就是“《诗》《书》《易》《礼》《乐》《春秋》”以及“礼、乐、射、御、书、数”。
也就是说周朝的成立,是以一套人的教化教养精神为根基。周人不是靠武力完成大业,在武力背后,甚至说在武力之前,有“文”,有一套新创的“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系统。
在建立这套系统上,周文王的贡献,显然远远不及周公。也是在周公,而非他的父亲周文王手上,奠定了这套王官学的系统。简而言之,王官学就是姬姓子弟的标准训练内容。姬姓子弟要能承担起封建制的开创大任,要能带领各方人员散布各地积极经营,他们必须有所准备。王官学就是为了给他们适当准备而设计、发展的。(www.daowen.com)
我们真的不能不佩服周公的远见。他思考了让封建制能确实运作的各个环节,做了环环相扣的安排。要不然,封建制绝对不可能绵延几百年。王官学的教育内容,和封建制紧密联系,也就自然地随封建制而分散扩展。最早是姬姓子弟的教育在历史中逐次展开,最后成了“士”以上的所有封建贵族子弟的共同训练内容。
从周公到孔子,经过了差不多五百年。而孔子一切思想、态度的源头,仍然是这套王官学。这真是个惊人、少见的人类经验——周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设计,稳定地存在了五百年,以至于到孔子的时代,像孔子这样一个充满原创活力的人,都还是言必称周公,以恢复周公的理念作为自己的终极梦想。
【注释】
[1]此处内容见葛建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