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历史中的政治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历史中的政治制度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封建制的设计原型,是嫡长子继承。早早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原来的国君年纪稍大,很容易有“跛鸭效应”,权力的中心悄悄地移转到下一位国君周围,他的失落和忧心恐惧,很容易使他决定打破固定的嫡长子继承制,拿回继承者的决定权,同时拿回原本快速失去的所有权力。所以确立嫡长子继承规范的同时,周人还是保留了“立”的仪式,格外看重“立”的过程。

依照“大小宗制”,“大宗”每一代只有一个继承者,其他的儿子都是“别子”,要出去成立自己新的“宗”,这是“大小宗”的根本来源。那谁继承“大宗”,最为理所当然的,就是嫡长子。

周人很早就有嫡长子继承的惯例,这个惯例到后来设计得更详密,形成了“嫡、长、贤、卜”四层原则。也就是说,在所有的儿子当中,由谁来继承“大宗”,有四个考虑因素,依照这个顺利分配其重要性。第一是“嫡”,优先考虑由正妻所生的儿子。第二是“长”,排行越前的,越有资格继承。第三是“贤”,看看哪个儿子比较有才能。第四是“卜”,如果依照前面三个标准还定不出继承者,才卜问鬼神,请求鬼神的意见。“卜”排到最后,清楚反映出周人强烈的人文精神,人间的事最好用人的道理来解决,非不得已不用去求神问鬼。

封建制的设计原型,是嫡长子继承。不过在现实中,至少是国君的权力继承,有各式各样的变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嫡长子继承制剥夺了国君的一项重大权力——国君失去了选择继承者的自由。(www.daowen.com)

莎士比亚的名剧《李尔王》中,所有的戏剧性变化始于李尔招来三个女儿,宣布要从三个女儿中选出一个来继承王位,条件是“看你们之中谁最爱我”。这对于一个年老的权力者,几乎是无法抗拒的诱惑——以继承权来换取下一代持续的敬畏与善待。早早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原来的国君年纪稍大,很容易有“跛鸭效应”,权力的中心悄悄地移转到下一位国君周围,他的失落和忧心恐惧,很容易使他决定打破固定的嫡长子继承制,拿回继承者的决定权,同时拿回原本快速失去的所有权力。

所以确立嫡长子继承规范的同时,周人还是保留了“立”的仪式,格外看重“立”的过程。即便是嫡长子,也不能自动取得继承者的地位,要经过“立”,原来的国君要在其间正式宣布,昭告诸侯,并对天子和祖宗交代——这是我选择的接班人。用这种方式,为国君保留在继承一事上的正式指定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