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看周朝历史,看到从西周到东周的变化,戎狄从西边进来,迫使平王东迁,结束了西周,为我们留下了周人的敌人、威胁来自西方的强烈印象。然而还原周人兴起的历程,其实东方而非西方,才是真正让周人头痛的祸患所在。
历史上真正发生的事,是起源于晋南的周人往西迁移,在周原找到了坚实的根据地,然后开始了漫长的东向发展。他们先打入了商人的核心地区,然后再借封建武装殖民的方式,一步步往东进,将东方的广大土地一块块变成他们的封国。这样东进发展了两百多年,却被戎狄从自家后门打进来,于是仓皇放弃了原本起源的根据地,将政治中心迁到东方来。
东方是先进的农业地带,也是夏人和商人崛起的根据地。作为后进的力量,西方来的周人对东方并不具备优势,甚至先天上处于劣势。以周人的条件,要征服东方,管理东方,绝对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从这个角度,我们才更能看清楚周公的封建策略有多重要,而周人能够长期维持封建的努力,有多难得。
周公所面对的“东方问题”极其艰巨,没有惊人的智慧,是无从解决的。首先,从人口上、资源上来说,周人连和“大邑商”相比,都显得很小、很少,更何况是和连商人都不曾真正有效统治的广大东方领土相比。光靠周人,要征服、进而长期有效统治这么大的地方,根本不可能。
周公所建立的,是一套复杂的多层次联合体系。周公的第一个策略,是“大封同姓”,将同族的周人放在这套联合体系的中央,作为封建动员的核心。没有人喜欢到陌生、危险的地方去,更没有人喜欢到不熟悉、没有把握的地方打仗。周公给予明确、清楚的动机——如果能够将这块地方征服下来,那就是你的,你不是为任何其他人、其他原因冒险进犯,你是为了自己,为了替自己找到一块新的根据地,就像当年公刘或太公带领周人找到新根据地发展一样。(www.daowen.com)
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所有姬姓的周人都被动员起来,成了一个个“小公刘”“小太公”,组成了武装部队,向东方去征服陌生的土地。
周公的第二个策略,是寻求其他古氏族既有势力的合作,让他们成为这个体系的第二圈。在这里,封建成了拉拢古氏族,和他们建立关系的手段。周人公开地将原本就存在的旧势力纳入封建的新制度中,凸显这些古氏族,当然有助于让他们和商人的联系松绑。“二次东征”之前,周人没有实际接触这些旧势力,只要求他们将名义上接受的共主,由商转为周,纯粹是形式上的。但在“二次东征”之后,借着封建,周人直接面对这些古氏族,也就等于明确地断开他们原本和商人的关系,转而纳入周人的新系统、新秩序里。
周公的第三个策略,是让两次战败的商人,也在这个体系里取得正式的地位。其中一个地位,就是将商人的核心区域也建立为一个封国,就是后来的“宋国”,立微子启为“封君”。如此,商人的地位被贬谪为和其他古氏族、其他新建封国平等,只是诸国之一,失去了特殊的高度。不过,同时,周公又将“殷遗民”分配给其他“封君”,让他们一起带去进行武装殖民,还是为商人保留了一个不一样的角色。除了有自己的封国之外,他们还受邀当周人封建大业中的伙伴,随着周人到各个不同地区去进行拓垦。这样的两手策略,有效地解除了商人残余势力对周人的威胁。
用这三层架构建立起来的封建体系,是周人发明的一套统治策略。而随着封建的拓展,其他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的部落,也就慢慢地视其大小,在不同时期用不同方式被编组进封建秩序里。封建的长处之一,就在于它的高度弹性,一层层分封,大的古氏族由周天子封为诸侯,小一点的既存部落,就由各“国”视状况封为大夫,甚至由大夫再往下分封。如此一圈圈、一层层,周人有效地将整个中国地区编组为一个有机的政治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