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辖区十个街道办活跃着百余支业余花灯表演队,碧鸡文化广场每天都有众多花灯爱好者自娱自乐的演唱表演,百余名群众融入其中。花灯剧成为辖区内最为普及,流传最广,区域群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地方艺术表演形式。2006年,“花灯”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云南的花灯有众多艺术流派。西山区的花灯和云南其他地区的花灯戏一样,是由内地汉民族带入云南的明清小曲和民间音乐与本地少数民族的山歌小调、歌舞结合,逐渐形成的一种既有汉民族民俗文化特点又有本地少数民族歌舞特色并向着戏剧化方向发展的民间歌舞小调戏剧。具有悠久历史和地方文化内涵,是较少受到官方文化和文人文化影响并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剧种。花灯保存着许多元、明、清时代的古老雅乐、俗曲和俚曲,这些在内地已不大传唱的曲调,能在花灯中保留至今,使得花灯具有继承古代戏曲文献的文化价值,反映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多元性。其“灯夹戏”的戏曲化、戏剧化发展的过程,证明了作为主流表演艺术规范化和程式化的戏剧对民间表演艺术的改造力和影响力。
花灯的唱腔、曲调、剧情、音乐通俗易懂,表演手法受程式化影响较少,表演形式轻盈纤巧,生动活泼,简单易学。花灯通过对话、演唱、动作和音乐来表现,地道的方言,柔美的音律,交织出浓郁的民风民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尤其受到农村群众喜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辖区十个街道办活跃着百余支业余花灯表演队,碧鸡文化广场每天都有众多花灯爱好者自娱自乐的演唱表演,百余名群众融入其中。花灯剧目,有传统剧目《三访亲》《包二回门》《刘成看菜》《闹渡》《双接妹》《瞎子观行》《探干妹》《小姐与长工》《七妹与蛇郎》《墙头记》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自编自演了大量反映现时生活的花灯剧,如《婚骗》《翠兰的选择》《三丑会》《打碗记》等。花灯剧成为辖区内最为普及,流传最广,区域群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地方艺术表演形式。(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西山区文史资料.第十九辑.荟萃西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