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是最简单、最古老的乐器。原始社会狩猎时代,曾用以拟声捕猎禽鸟,后来逐渐转化为以声代乐、以音伴唱的乐器了。几千年来,吹木叶盛传不衰,但见于史籍较晚。到了唐代,吹木叶盛行,在皇室宫廷乐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正式用于“十部乐”的“消乐”中。《旧唐书·音乐志》称吹木叶为“啸叶”。并记述宫廷音乐“叶二歌二”。表明在乐队中有歌唱者二人、吹叶伴奏者二人。唐代历任岭南节度使的杜祐,精于研究吹叶,他在《通典》(卷四)中说:“衔叶而啸,其声清震,桔柚(叶)尤善;或云卷芦叶为之,如笳首也。”《新唐书·音乐志》更明确记载演奏宴会时有“吹叶一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杨柳枝词八首》·六中形象地写道:“苏家小女(六朝歌妓苏小小)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唐代诗人郎土元,在《闻吹杨叶者二首》诗中描绘得更加淋漓尽致:“妙吹杨叶动悲笳,胡马迎风起恨赊。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天生一艺更无论,寥亮幽音妙入神。吹向别离攀折处,当应合有断肠人。”可见,那时人们就津津乐道木叶吹奏技艺之高,音乐感人动力之大了。
木叶,是苗、白、瑶、侗、彝、壮、布依、黎、土家、傈僳、阿昌、傣、水、哈尼、仫佬、仡佬、毛南、满、蒙古、藏、汉等多个民族单簧气鸣乐器。木叶吹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西山辖区少数民族民间狩猎、文化娱乐、交流的原始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西山区的“木叶吹奏”技艺主要流传在海口街道办事处双哨彝族村寨和团结街道办事处等地。因技艺学习难度大,辖区传承人屈指可数,濒临失传。(www.daowen.com)
为抢救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2014年10月,西山区人民政府把辖区“木叶吹奏”公布为西山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