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昆明调:云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昆明调:云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昆明调”指在昆明地区历史悠久,极具地域特色,深受农村群众喜爱并广为流传的山歌、小调。昆明调的演唱不受时间、地点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在田间、地头、山间或树林中,想唱开口就唱。昆明调演唱开始常有呼唤的引腔,曲调具有叙事性特点。2006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将“昆明调”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昆明调:云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昆明调”指在昆明地区历史悠久,极具地域特色,深受农村群众喜爱并广为流传的山歌小调。流行于西山、官渡、呈贡、晋宁滇池周边农村。昆明调的演唱不受时间、地点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在田间、地头、山间或树林中,想唱开口就唱。特别是在传统的民俗活动及民间自娱活动中,如西山区每年一度的“西山玉兰调子会”“六月十九观音山调子会”“海口石马哨山歌调子会”“团结山歌调子会”及碧鸡文化公园每天自发的“广场对歌会”等,多以“赛歌”的形式出现,演唱时根据对方提出的问题,即兴编词回答。歌词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男女爱情、家乡风光、历史、地理、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知识。

团结街道办事处每年一届的山歌调子会

昆明调曲目繁多,流传较广的有“耍山调”“猜调”“大河涨水沙浪沙”“拈鱼”“赶马调”“送郎调”“放马山歌”“东门腔”“西门腔”“草海腔”等。其中“耍西山”“耍观音山”“拈鱼”“猜调”在西山区十分流行,乐曲为民族调式中的宫调式,四二拍,具有典型的民族调式风格。歌词内容虽然简单,但由于演唱时大量应用虚词,加强了小调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唱念结合使整个小调节奏变化多,表达情感丰富,特别是增强了诙谐、幽默的情感氛围。(www.daowen.com)

昆明调演唱开始常有呼唤的引腔,曲调具有叙事性特点。曲中常出现“垛句”,民间称为“垛叶子”,音调近乎说唱,有的快似“绕口令”。其传承方式多为父传子、母传女、老歌手传新歌手,在昆明周边地区和西山区的各民族群众中仍十分流行,是辖区少数民族和广大农村群众较为喜爱的一种抒发感情,交朋识友的文化娱乐方式。

2006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将“昆明调”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