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苗族人口0.22万,衣着特色、婚姻制度、节日习俗及禁忌

苗族人口0.22万,衣着特色、婚姻制度、节日习俗及禁忌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山区现有苗族0.22万人,聚居于团结、谷律。阿卯是苗族的自称和尊称。此外,羊皮褂是苗族男子外出工作时不可缺少的抵风御寒的衣着。苗族男子喜饮酒,有客时必备酒,以示敬意。苗族婚姻历来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以族内婚为主,很少与异族通婚。苗族称元宵节为猪头节,既是欢度春节后开始生产劳动的节日,也是家人的团圆节。西山区苗族禁忌,春节腊月三十不洗晒衣物,产妇未满月不进他家门等。

苗族人口0.22万,衣着特色、婚姻制度、节日习俗及禁忌

西山区现有苗族0.22万人,聚居于团结、谷律。我区的苗族是清末民国初从贵州威宁、云南威信、禄劝寻甸、富民迁来。阿卯是苗族的自称和尊称。

西山区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相互交流用本族语言。清末基督教传入滇东北苗区,为便于传教,传教士与苗族、汉族知识分子等共同研究,编制出苗文。民国初(1919年)以后,苗族开始用苗文记录收集本民族的古诗和故事。1981以后,苗语文工作者对过去的苗文进行了改造,主要成果是苗文课本和苗语丛书。团结地区从1981年以来,在棋台卧龙岗村、大兴砚台村等地,由韩兴智组织苗文扫盲班,普及推广苗文,取得一定成效。

西山区苗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服饰以棉麻织品为主,兼以蚕丝、羊毛织品。新中国成立后,男子外出或参加工作,皆着汉装,有羊毛擀制成为上大下小成桶状毛毡绑腿。逢节日和婚嫁之日,亦穿白麻布长衣和礼服。此外,羊皮褂是苗族男子外出工作时不可缺少的抵风御寒的衣着。

妇女服饰艳丽、美观别致、五彩缤纷,从头至脚都有打扮。头饰已婚未婚有别,未婚者梳长辫。已婚妇女在生育之前,夫妻回娘家恭请父母绾髻授冠,形似塔,内附空缕,以梳带发,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待平整光滑后束绕以梳簪之。上衣较短,有开口与不开口,素服礼服之分,均由麻棉织成,并用各色线织成各种图案。花衣由“领子”和两块“坎肩”连接而成。“领子”是披褂于肩上的长方形布,上绣各种彩色图案。“坎肩”有两块彩色布片,分别挂于左右两肩,长及肘部。花衣男女都穿,不同的是,男子穿时,里面配穿白布长衫;女子穿时,里面配穿白色姊妹衫。

苗族妇女下身穿百褶裙,褶裙分2种:未婚褶裙分为腰布、裙身两部分;已婚褶裙除腰布、裙身外,于裙身脚接缝一条宽约15厘米的横条青、蓝布面,成为第三节,称为接裙。打绑腿,多穿麻布鞋袜和草鞋。此外妇女还有披毡,头冠帽式尖凸,下部平伸成三角形,后面有髻套,围锦和礼服相配而着。

20世纪80年代前,西山区的苗族以包谷、荞子、麦类为主食,次为薯类,炒面是苗族喜爱的食品,如加蜂蜜则更加可口。80年代后用包谷、麦子兑换大米,逐渐以稻米为主食。酸腌菜或干腌菜和豆类煮成的菜肴,还有豆浆加青白菜(鲜、干)共煮。苗族男子喜饮酒,有客时必备酒,以示敬意。(www.daowen.com)

苗族过去住房简陋,多为茅草房,也有不少的杈杈房、片片房(用树枝搭建)。现在居住条件大为改观。房址多选在向阳通风的山坡山梁上,很少建在低凹避风处。

苗族婚姻历来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以族内婚为主,很少与异族通婚。婚姻有自由恋爱、父母包办两种,以前者为主。男女青年一般是走亲串友,或对山歌的形式选择配偶。信奉基督教者,结婚需到教堂举行仪式,由牧师或长老主持证婚。

西山区苗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猪头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斗牛)等。撵雀是苗族特定的节日,正月初一到十五,由年长者带领全村青少年到坝区村寨撵雀游玩。苗族称元宵节为猪头节,既是欢度春节后开始生产劳动的节日,也是家人的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苗族的斗牛节。农历冬月三十为苗年,20世纪80年代后苗族大多数都只过春节而不过苗年。

西山区苗族禁忌,春节腊月三十不洗晒衣物,产妇未满月不进他家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