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山区白族聚居人数2.1万人

西山区白族聚居人数2.1万人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山区现有白族2.1万人,聚居于团结、谷律、碧鸡。

西山区白族聚居人数2.1万人

西山区现有白族2.1万人,聚居于团结、谷律、碧鸡。相关史料记载:“明代前期白族由大理、鹤(庆)丽(江)诸县迁至今所—滇池西岸大、小鼓浪、阳临谷(观音山)等处。《龙潭志》记载,元代大理总管白族首领段功曾几次陈兵昆明,从洱海地区迁来部分白族居住昆明滇池西岸小鼓浪一带,繁衍生息。后来部分向四方迁徙,团结、谷律、碧鸡的白族就是迁徙的部分。龙潭白族世称:“自己的先祖是从大理洱海搬来的。”据考,龙潭白族的语言、风俗习惯与大理白族相同,婚丧嫁娶、起房建屋等方面也大体相同。白族自称:“僰子”“白子”和“民家”。“僰”和“白”是近音别字。“民家”这一族称,源于明初。

西山区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传统语言“白子话”属大理南部方言,但无文字。因白族接受汉文化较早,境内白语中含有大量汉语词汇。谷律地区白族与彝族杂居,其语言含有大量的彝语,且都会操彝语。境内白族亦不尽相同。

白族传统服装多由棉布制成,男子多穿蓝、白色对襟衣,钉银纽扣的黑褂和黑、蓝色摆裆裤,头戴毡帽或瓜皮金绒小帽,系腰带。年青姑娘发辫垂腰,发梢系红丝绒带,戴箍,箍上缠有两朵红绸丝线花,身着各色花大襟姊妹装和绣花褂,用各色宽窄不一的花边钉在衣袖、衣襟上,也有裤脚口钉花边的,腰系绣花围腰,围腰上的绣花图案多样,美观大方又具有民族特色。已婚妇女一般束发髻顶布,身着各式大襟衣,系两端犬齿花边系腰,耳坠金银玉环,全身穿着与姑娘相比,花纹图案少了许多,但显得素雅大方。

西山区白族以大米主食,辅以麦类、玉米和薯类。男子多嗜好烟、酒、茶,喜吸水烟筒。副食品主要有甜白酒、花生糖、米花糖、豆腐、卤腐、豆豉、豌豆、黄豆等。妇女喜做咸菜,猪头鮓、菜鮓、鱼鮓等味道独特。

西山区白族住房,多建在依山面水向阳坡地上,多为土木结构,墙体用土墼砌成,石灰粉饰。传统结构有三间四耳、三间六耳或五间六耳不等有天井的四合院。楼上多为卧室、储藏室,楼下是客厅和柴房,厨房多设在耳房内。大门前建有照壁,壁上绘有松鹤图,或书醒目的“福”“寿”等字样。(www.daowen.com)

白族婚姻多为父母做主,托媒说合,除同宗不通婚外,多与本族异友或汉族通婚。婚姻嫁娶要经过“访亲、订亲、迎娶(结婚)”三个过程,婚礼则根据各自经济水平而定。

西山区白族的节庆很多,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火把节中元节中秋节、过冬等。火把节是较为隆重的节日,白族民间传说:南诏兴起,设计兼并五诏。六月二十四日白王中计被烧死在松明楼,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洁夫人带兵持火把找到白王尸骨的时间。后人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定为“火把节”。这天,家家户户杀鸡祭祀,天黑后点燃火把,敬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西山区白族的禁忌有:除夕晚上、正月初一,忌串门子,妇女忌洗衣物、梳头;“安财门”祭财神忌外人登门;忌别人串门到家里哭啼;除夕杀鸡祭祖,忌给外人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