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山区非遗法颁布以来的工作成果

西山区非遗法颁布以来的工作成果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山区人民政府先后于2014年、2019年公布第二批区级非遗保护名录、第三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代表性项目累计新增14项。为促进优秀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传播,十年来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非遗主题活动,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宜人民,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10年来,非遗保护的成果已经逐渐融入西山区文化品牌创建、文化名片打造。

西山区非遗法颁布以来的工作成果

(一)健全四级名录体系,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一是积极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抓好辖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资源普查和认定公布。西山区人民政府先后于2014年、2019年公布第二批区级非遗保护名录、第三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代表性项目累计新增14项。同时分别于2012年、2014年、2019年公布西山区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传承人累计新增37人。通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评审认定,一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大价值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宣传。

二是抓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遴选推荐我区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非遗项目逐级向上申报,推进辖区非遗项目名录体系的完善。10年间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2014年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填补了我区国家级项目的空白。同时累计新增省级非遗项目5项,“三月三”耍西山、昆湖牌拓东甜酱油酿造技艺、永香斋玫瑰大头菜制作技艺、姚氏中医妇科疗法、管氏针灸疗法先后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2013年)、第四批(2017年)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累计新增市级非遗项目8项,葫芦雕绘、掐丝珐琅彩画、古法手工榨油技艺等项目先后被列入昆明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西山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非遗名录的完善为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出台管理制度,完善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为有效贯彻落实非遗法,完善西山区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015年12月,西山区人民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制定出台《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馆(所)管理办法》、《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这一重要举措为做好辖区非遗保护和传承夯实制度基础。

(三)组织展示活动,促进非遗传承和传播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促进优秀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传播,十年来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非遗主题活动,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宜人民,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举办西山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中国梦·传承者在行动”非遗系列主题活动、“三月三”耍西山民间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活动。活动内容涵盖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医药等十个非遗项目类别,参与活动群众累计100万余人次。通过组织活动,进一步宣传普及非遗法和非遗保护知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全社会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形成人人关心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www.daowen.com)

(四)挖掘非遗资源优势,擦亮西山区文化名片

西山区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深厚。要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发挥非遗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打造西山区文化名片。10年来,非遗保护的成果已经逐渐融入西山区文化品牌创建、文化名片打造。在品牌活动的创建方面有“三月三民族民间艺术节”、“六月十九”观音山民族民间文化展示活动、团结民族民间艺术节等在全区、全市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活动;在文艺精品创作方面,依托辖区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以花灯、昆明小调苗族芦笙舞等为基础,组织创作了一批艺术性、审美性较强的文艺精品节目,并屡获省级比赛荣誉,其中2011年小合唱《过山数西》获云南省第七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银奖;2013年苗族芦笙舞《赶花山》获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2017年舞蹈滇池夕阳》获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2019年小合唱《我家西山》获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优秀奖。这些成果和荣誉极大地提升了西山区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五)加强政策扶持,构建齐抓共管新局面

一是2015年12月,西山区人民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制定出台《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馆(所)管理办法》、《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区级财政统筹安排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对展示馆、传习馆所进行扶持,对传承人进行补助,鼓励和支持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分别于2016年、2020年先后公布了西山区第一批、第二批非遗展示馆、传习馆(所)(共计6家)。具体是葫芦雕绘传习馆、雨田陶艺传习馆、管氏针灸疗法传习馆、祖氏滇绣画传习馆、姚氏中医妇科疗法传习馆和古法手工榨油技艺传习馆。西山区累计投入传习馆补助经费34万元用于支持他们开展非遗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等民生事业。两批民办公助传习馆的公布为辖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起到了积极建设作用。同时自2016年起给予我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2000元补助,支持他们开展文化研究、项目整理、带徒传艺等事业。

二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发展融合方面,十年来组织推介辖区优秀的非遗项目参加非遗带你游西山、“昆马”非遗展示、民博会、南博会、创意昆明等一系列重大文旅活动,深入西山风景区、大观公园等知名景区开展宣传,展示我区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三是鼓励非遗项目在保护基础上融入时代社会发展,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非遗项目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和资源,越来越多的传承人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传统技艺存续和传承的重要意义。西山区高度关心和重视非遗项目赓续和传承人才的发展。十年来,西山区人民政府加大力度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扶持非遗项目开展文创产品研发,探索“非遗+文创”的保护和发展道路。葫芦文化创意产品、民族陶艺产品、民族刺绣产品、掐丝珐琅彩画等一批又一批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的相关文创产品走出昆明、走出云南,走入千家万户的生活。有的非遗项目在带动扶贫产业,帮助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有的在融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养传统文化人才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有的在帮扶特殊群体,促进城乡社区建设方面展现出重要作用。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非遗保护的成果进一步融入时代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