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旧址红庙收信台:西山区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旧址红庙收信台:西山区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就是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红庙收信台。同时,将一部分设备器材运往成都国际电台支台使用。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中的团山村发信台承担着云南发往国内外的无线电报,红庙寺村收信台负责接收国内国际拍发到云南的无线电报。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的设立,对云南的通讯事业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抗战胜利之后,“交通部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撤销迁往成都。2011年昆明国际无线支台旧址被列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旧址红庙收信台:西山区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马洪云

西山区老海埂路红庙段有一所占地约4亩的小院,里面有一幢不起眼的一层折角中式建筑。在抗战烽火四起的年代,它接收着一个又一个从国际、国内发往抗战大后方昆明的重要信息,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是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红庙收信台。

1937年8月,日军进犯上海民国政府位于上海的国际电台(刘行、真如收发信台)不断遭到日军炮击和飞机轰炸,电台职工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将机器拆卸抢运至上海法租界内,设立临时收发信台,以保持通信能力。同时,将一部分设备器材运往成都国际电台支台使用。

1937年8月,国民政府交通部发出“交通部训令电工字2606号文”令,要在昆明设立“交通部昆明国际无线电台”。1937年底云南电政管理局开始了建设昆明无线收发话台工程。考虑到电台属于短波通信技术,远离城区能让信号更加清晰,加之当时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电信涉及国家机密和国家安全,因此,在选址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周边建筑,交通、供给、电力、地价等皆作了大量分析比较,马街子曾经作为选址之一。最终经过比较,位置较为隐蔽的红庙寺村和团山村成为电台选址的首选之处,团山村为发信台,红庙寺村为收信台,分别建设有两条遥控线路与云南电政管理局相连,并建设有中央收发室,中端机房等设施。当时,云南电政管理局开始在红庙寺村和团山村征购土地,兴建昆明无线电收话台、发话台以及架设连接两台的通信线,整个工程共耗资334938.45滇旧币。193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与成都支台一起,承担国际无线电通讯业务,通过这两座电台,我国与美、英、苏、印、澳等国保持了便捷的空中电波联系,尤其是战争时期,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中的团山村发信台承担着云南发往国内外的无线电报,红庙寺村收信台负责接收国内国际拍发到云南的无线电报。两个电台相互配合,共同承担着云南收发电报的重任。抗战期间,电台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作用:参与昆明的防空警报预防。1938年9月28日,国民政府成立防空司令部,下设防空情报处。当时军队没有雷达,通过依靠电台设在全省各地的防空队哨,通过耳听、望远镜观察,一旦发现日机,随即拍发电报急送防空军情处,为“飞虎队”迎战日机和防空预警争取了时间,减少了因日机空袭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同时,也为“飞虎队”和地面部队迎击日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www.daowen.com)

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的设立,对云南的通讯事业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架设通讯线路,增加通讯投入,添置通讯设备,到1945年8月全省有有线电报电路102路,单铁线电路5554公里,连接着69个局(处)。

抗战胜利之后,“交通部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撤销迁往成都。团山发信台和红庙收信台改作云南地方无线电通讯的重要基地使用到2004年。

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走远,电台旧址依旧保持完好。2011年昆明国际无线支台旧址(红庙收信台和团山发信台)被列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风物西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