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印公路:滇缅公路密切关联的突破性成果

中印公路:滇缅公路密切关联的突破性成果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2年5月,就在日军完全截断中国抗战陆路生命线的同时,中美又立即开通了空中运输生命线——中印(驼峰)航线。驼峰航线虽然开辟,然而它毕竟运量有限。初期月运输量只有几百吨,加之运输机本身耗油巨大。因此另辟一条补给线通向印度洋的方案又提到中国当局的议事日程上。

中印公路:滇缅公路密切关联的突破性成果

1942年5月,就在日军完全截断中国抗战陆路生命线的同时,中美又立即开通了空中运输生命线——中印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虽然开辟,然而它毕竟运量有限。初期月运输量只有几百吨,加之运输机本身耗油巨大(运送1吨物资到中国就要消耗1吨汽油)。因此另辟一条补给线通向印度洋的方案(即中印公路)又提到中国当局的议事日程上。

1942年12月,中美英三国初步商定反攻缅甸的“安纳吉姆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标之一是从雷多打出一条通道(这已经是中印公路的第三次筹划)。因为中国军队将以雷多为基地,向胡康河谷推进,美英双方同意“美国应负责修筑一条公路,从雷多下经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至密支那,最后与滇缅公路衔接起来”。所以这一次筹修中印公路实际上与对日反攻的军事行动融为一体。

中印公路的路线是:从雷多向东进入缅甸,经胡康河谷新平洋、盂关、向东南进入勐拱河谷,经加迈、孟拱至密支那;到密支那后,公路分南北两线。南线利用原有的八莫——密支那公路,经八莫、南坎、木姐至畹町与滇缅公路相连。这是中印公路的主干线,全长772.3公里。其中,雷多至密支那段434.4公里,密支那至畹町337.9公里。北线从密支那向东开辟新路,经国界37号桩入中国境内,经古永、腾冲县城,向东南至龙陵,与滇缅公路衔接,再到保山,时称保(山)密(支那)公路,长约300公里。从雷多到昆明,整个中印公路(南线)全长约1731.7公里(北线比南线短163.4公里)。

史迪威是缅北反攻战役的总指挥。在他的组织之下,中印公路于1942年12月10日从雷多正式破土动工。起初施工人员不多,使用斧、镐、锹等手工工具。后来,中国驻印军工兵第10团、12团,美国工兵第45、第3302团、第84922航空工程营,以及印度、尼泊尔和中国西藏藏族劳工,总计7千余人参加施工,美军还调来现代化筑路机械。然而,由于整个工程几乎全是在绝少人烟的原始森林河谷进行,80%的人员染患疟疾,供应亦十分困难。因此,最初工程进展很慢,10个月才筑路80公里。

1943年10月,中美开始缅北反攻,中印公路需要加快进展。美国特派陆军著名的工程专家刘易斯·皮可上校(后晋升为少将)担任中印公路工程兵司令,还加派了3个工兵营,和相应的工程机械,史迪威也到工程前线视察。皮可曾主持过著名的密苏里大坝工程,具有主持庞大工程的经验,自信而果决。他将工程指挥部移到前方,视察深入,认真领导监督工程的进行,还调整了工程部署,改善了后勤供应和医疗条件。使工程进度大大加快。1944年8月5日,中美联军收复了密支那,中印公路也胜利通车到密支那。

中国远征军在怒江开始反攻后,重庆当局决定配合反攻而抢修中印公路北线,即密支那至保山段。7月10日成立“保密”公路第一工程处,接着开始勘测。当时日军被我远征军分割围困在腾冲、龙陵、松山等处。测量在敌后进行,随时都有与敌遭遇的危险,测量队驻地帐篷曾被逃敌所袭击。9月14日,中国远征军收复腾冲,中国方面又组成“保密”公路第二工程处。在该段工程施工中,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民工是重要的施工队伍。他们缺吃少穿,忍饥挨饿,不畏艰险,靠着双手和简陋的工具,为了争取抗战早日胜利,英勇奋战在高山深涧,将工期一再提前,1945年1月19日北线举行通车典礼。1月28日,中国远征军和驻印美军会师芒友,当天下午中美联军在畹町举行了隆重的“中印公路通车典礼”。由于这条公路由史迪威策划和组织修筑,蒋介石在重庆发表题为“中印公路开辟意义”的广播演说,提议将它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中印公路是继滇缅公路之后又一罕见的公路建设工程,它是中美工程兵和民工的血汗凝成铺就的。在它建成之际,当时的《大公报》评论说,中印公路的修筑“是一个艰苦的不可想像的战斗场面,血汗、加上无比的忍耐力创造出来的奇迹”。(www.daowen.com)

中印公路的建成粉碎了日寇切断滇缅公路从而切断中国对外的陆路交通的战略计划。中印公路全线通车后,至抗战胜利,共运营了半年多。其间共运进汽车1万多辆、军用物资5万多吨,为中美英三国军队在滇缅战场上的胜利反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印公路的修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这里,还必须说的是大体沿着中印公路铺设的世界最长输油管道,它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滇缅公路是抗战物资运输生命线。在其运输的物资中,以汽油数量最大。因此可以说滇缅公路实际上是一条汽油运输线,是一条能源运输线。有关资料表明,从1939年起,中国向美国订购的作战物资16万多吨,其中汽油包括润滑油为11万多吨,油料占全部军用物资的69%。这些军用物资主要是靠滇缅公路运入的。

滇缅公路被切断后,驼峰航线上的数百架飞机主要用于运输油料。但是飞机运量有限,其自身耗油又大。中国战区越来越缺油,进而导致严重的油荒。当时的口号是:“一滴汽油一滴血”。因为缺油,重型轰炸机“空中堡垒”难以对敌出击,其他军事机械也难以运转。油已经严重影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军事进展。

1935年中国工程师郑华就曾提出过铺设中缅输油管道的建议。当此汽油荒缺之际,郑华的建议又受到了重视。1943年8月,中美英三国盟军首脑在魁北克召开会议,决定铺设中印输油管道。这条输油管起于印度第一大港口城市加尔各答,止于中国的昆明。工程从当年12月开始,1945年4月完工,全长3218公里,比当时美国的大油管还长900多公里,堪称世界第一。6月初开始通油,至当年11月输油停止,7个月中共输各种油料10余万吨。这个数量比滇缅公路汽车运油1年半的运量还要多。

中印输油管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是中国交通史上的大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又一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