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山区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军事与教科文单位重要分布地

西山区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军事与教科文单位重要分布地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台址地处两山夹持的三角谷地,有山体屏障,日机难以空袭。现存遗址,主要是钢筋水泥浇铸的机房,分为上下两层,可抗500磅炸弹。昆明国际无线电台在抗日战争中国内外通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交通部昆明国际无线电台”撤销,机构迁往成都;红庙和团山收发信台改作云南地方通讯使用。当年在西山地区的科学、卫生单位还有一得测候所,惠滇医院车家壁分院等。

西山区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军事与教科文单位重要分布地

1.普坪村昆明广播电台发射台

昆明广播电台建立于1940年,8月1日正式播音。它专为抗战进行国际宣传而建立,发射功率为50千瓦,是抗战时期中国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昆明广播电台由发音室和发射台两部分组成。其中,发音室建在潘家湾,发射台建在普坪村,两地相距11公里多。发射台先建于发音室。

发射台位于滇缅公路近旁的普坪村山谷,距昆湖电厂不远,便于供电。台址地处两山夹持的三角谷地,有山体屏障,日机难以空袭。发射台建筑包括发射机房、发电机房、抽水机房等主要建筑和宿舍、学校等附设建筑。

现存遗址,主要是钢筋水泥浇铸的机房,分为上下两层,可抗500磅炸弹。遗址保存完好,清楚地展现出昆明广播电台当年的规模。

2.红庙昆明国际无线电台收信台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交通部昆明国际无线电台”,承担接收和发送国际国内无线电报的任务。电台工程于1937年底开工,次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包括红庙收话台和团山发话台及两台之间的通信线路。

昆明国际无线电台在抗日战争中国内外通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交通部昆明国际无线电台”撤销,机构迁往成都;红庙和团山收发信台改作云南地方通讯使用。(www.daowen.com)

现存的昆明国际无线电台收信台遗址位于红庙村358号,占地4亩,建筑形式为中式直角一层平房,一大间八小间,保存完好。是中国抗战时期国际无线电通讯,以及云南无线电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3.高峣中央防疫处:中国第一支青霉素的诞生地

1913年创建于北京的中央防疫处,是当时中国唯一的研制生物制品的科研单位。

抗战爆发后,中央防疫处由南京辗转迁徙,1939年到达昆明。先借昆华医院一栋病房开展工作,后来选址西山高峣建盖实验室、办公室,以及职工宿舍等建筑。

当时的处长汤飞凡,是中国第一代病毒学家。在他的带领下,防疫处1943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支青霉素。经检验,达到国际水平。之后,批量生产,经临床试验,效果很好。

抗战胜利后,防疫处迁回北平,更名为“中央防疫实验处”。留在昆明的人员和机构改名为“中央防疫实验处昆明分处”;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名为“西南生物制品实验所”(简称生物制品所)。

当年在西山地区的科学、卫生单位还有一得测候所,惠滇医院车家壁分院(西南联大教授吴大猷夫人阮冠世曾在此住院治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