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山区文史资料第十九辑:荟萃西山抗战工业基地

西山区文史资料第十九辑:荟萃西山抗战工业基地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决定将一部分沿海内地的工厂企业西迁昆明。在抗战时期的昆明四大工业区中,西山地区占了两个,可谓拥有昆明工业的“半壁江山”,成为重要的抗战工业基地。还要提及的是,抗战爆发后马街的发展。农民以农副产品供应工厂职工,自己增加了收入;学校、商店及附属近生活部门陆续设立,马街的市场逐渐繁荣起来,为马街成为昆明的一个工业区奠定了基础。

西山区文史资料第十九辑:荟萃西山抗战工业基地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决定将一部分沿海内地的工厂企业西迁昆明。经与云南省政府联系,在资源委员会组织下,先后迁昆的工厂企业有中央机器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以及一批军工厂、飞机制造厂等。很快,它们在昆明形成马街、海口、茨坝、安宁四大工业区,并且创造出许多的“中国第一”。以昆明为中心的云南战时工业在西南八大工业区中,仅次于重庆、川中,名列第三。

在抗战时期的昆明四大工业区中,西山地区占了两个,可谓拥有昆明工业的“半壁江山”,成为重要的抗战工业基地。

1.马街工业区

1938年,中央电工器材厂将其第一厂(电线厂)和第四厂(电机厂)迁到昆明马街。次年,两厂建成并投入生产。后来这两个厂发展成为昆明电缆厂和昆明电机厂。需要强调的是,1939年电线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电线(裸铜导线、橡皮绝缘线、漆包线)。后来第三厂(电话厂)也迁到马街并于1940年7月投产(组装电话机);第二厂(灯泡厂)1944年在昆明设立了支厂(昆二支厂)。

随着工商企业、文教单位纷纷迁昆,用电量大增1938年3月,资源委员会在马街建立昆湖发电厂。1940年,该厂又筹建宜良喷水洞发电厂。至1943年,昆湖电厂两处发电量共达4400千瓦。成为资源委员会在大后方经营的10个发电厂中最大的一个,是大西南工业重点。此间,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也增机扩容,1936至1938年新装了720千瓦机组。

抗战期间,资源委员会还将中央炼铜厂迁到马街,更名为昆明炼铜厂,振兴了云南铜的生产。

还要提及的是,抗战爆发后马街的发展。抗战期间,先后在马街片建厂的有5个工厂:中央电工器材厂(含四个厂)、昆湖电厂、昆明炼铜厂、普坪村化工厂、石咀炼锡厂。当时统称西山五厂。这些工厂落户马街,给附近农民的生产活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农民以农副产品供应工厂职工,自己增加了收入;学校、商店及附属近生活部门陆续设立,马街的市场逐渐繁荣起来,为马街成为昆明的一个工业区奠定了基础。

2.海口工业区

抗战爆发后,军政部将兵工署的一批军工企业迁到西南地区。其中迁到昆明海口的有第22、第51两大兵工厂。(www.daowen.com)

第22厂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军事光学仪器厂,1938年迁到昆明,先在南郊柳坝村。1939年4月22日,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军事望远镜。1940年10月7日,日本飞机轰炸昆明,第22厂被炸。于是,全厂迁到海口中滩,这里原有第22厂的分厂——测远镜厂。

机关枪在二战时被称为“现代战争的利器”。第51厂就是生产轻机枪的兵工厂。该厂1939年4月在海口山冲筹建,1941年初建成投产。年底,该厂与第22厂合并成立第53厂,下辖光学厂和机枪厂。

到抗战胜利,光学厂共制造出望远镜1.125万架、炮兵用像限仪100架,行军指北针3.1万件;机枪厂生产捷克轻机枪1.5万余挺,还修理了大批火炮、轻重机枪和步枪。53厂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22厂和第51厂在海口建厂之初,就提出要“使海口成为一个自治实验区,进而建设国防、经济文化三者一体的新海口”。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下,昆明水泥厂、云丰造纸厂、火柴原料厂、裕滇纱厂附设机器厂也先后到海口建厂。此后,这里昔日荒滩山野一天天热闹起来,码头银行、邮局接踵建立,人口不断增长,商贸日渐兴盛。到1943年,一个新兴的工业区的雏形已经出现。

3.昭宗村空军飞机制造厂

抗战期间,有两个飞机制造厂迁到云南。其中,中央飞机制造厂迁到瑞丽垒允;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则迁到昆明眠山后面的昭宗村,1940年初工厂建成并投产。

该厂先后试制、生产出双翼轻型飞机、美式AT-6单翼高级教练机、苏式E-15型双翼战斗机等多种飞机。其中,研制生产的“峰鸟”号单发共轴反转旋翼直升机,是世界上最早的此类直升机。它使中国与美、苏、德一起成为世界上最早研制直升机的国家。

工厂在昆直到1949年。前后10年间,共生产飞机56架,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也为云南留下一段飞机制造工业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