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太华寺纪胜:碧鸡峙其涯,嵁岩而逶迤

太华寺纪胜:碧鸡峙其涯,嵁岩而逶迤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碧鸡峙其涯,嵁岩而逶迤。太华则如冠剑,传夫耸立于中,若莫可侪伍者。斗折而上,以达寺门。寺踞庚延甲,唯见紫翠环合,碧潭倒影;都会女墙,烟火隐隐,萦缭其前。殿后杰阁告成,用奉菩萨悲悯相。而虚其下,构堂以眺海,至则草海入怀,俨如既望之魄。考方阁,址三楹;所为“一碧万顷”者,景物幽靓与海月同;而旷爽特与海月同。乃重构一轩,曰“鬟镜”;以延客之蹑屐来登者,自是而山水之胜兼收矣。

出西郭,有水蜿蜒入草海。草海者,古积波池也,俗曰青草湖,滇上流也。碧鸡峙其涯,嵁岩而逶迤。太华则如冠剑,传夫耸立于中,若莫可侪伍者。志所称“苍岩百仞,绿陂千顷”,当是也。

斗折而上,以达寺门。寺踞庚延甲,唯见紫翠环合,碧潭倒影;都会女墙,烟火隐隐,萦缭其前。每一骋目,襟期开朗。

殿后杰阁告成,用奉菩萨悲悯相。而虚其下,构堂以眺海,至则草海入怀,俨如既望之魄。葭菼绉绿风,送之骊骊。然天光作桂兔娑婆影,烟霭乍有乍无。荡漾于空明荇藻之天,颜以海月不虚也。

考方阁,址三楹;所为“一碧万顷”者,景物幽靓与海月同;而旷爽特与海月同。乃重构一轩,曰“鬟镜”;以延客之蹑屐来登者,自是而山水之胜兼收矣。

长者言:“寺昔全盛時,轮奂宏丽甲海隅。华顶万松樛蟠,浮青罨黛;沿山桃李芳郁,嫣红稚白。殿庭古茶八本,岩桂数株。花時如入石家锦障,客步都迷国色天香。滞人襟袖,疑不从人间来也。

“今俯仰上下,唯水色山光耳。然譬诸穷谷幽姿,绝世独立,不事铅华,而真态愈不可掩。老纳方课,雏种松培,艺茶灌花,疏泉琢石,为山灵洗妆,必二十年,其复旧容乎?”

难得者,時也。而時每不可待,况良辰胜赏,人生几何?余数载间,两行滇海,最后而得此山,然必公余乃至,至又不能信宿,岁率不过二三。过今者,劳薪生耳;税驾靡定,则是遇之何其难,而去之何其易。然不可谓,与此山乏胜缘也。

异日者,傥蒙圣恩,归老太平。奉先人之丘墓,幅巾曳杖,揖客衡门:“有自西南来者乎?民无恙邪?太华无恙邪?”曰:“然。松杉若荠矣,而茶桂吐萼,梅竹扶舆,石骨竞瘦。昆明罢战,几何年矣。”“有晴朝画舸,深夜渔灯,出沒明灭于沧波卷舒中乎?”曰:“然。间常扫苔石而觅旧题矣,犹记其官,则节帅也;其地与姓氏,则沈阳范承勋也;其手记,则太华之胜也。以今较昔,其相去何如也。”余时当为冁然,客亦遂去。

康熙丁卯平刻(www.daowen.com)

(分段、标点,为笔者所加)

这是一篇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的散文游记。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八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即从首段“出西郭”开始,寥寥数笔,勾出了当時滇池及太华山的大概景致,引人入胜。第二段从“斗折而上”开始,描述了太华寺的内部大概景观,并居高临下地回顾了滇池及昆明城郭,令人心旷神驰。第三段从“殿后杰阁告成”开始,既详写了太华寺布局,又描述了“眺海”所见的景观及月色、烟霭等,可谓如诗如画。第四段从“考方阁”开始,追溯了“一碧万顷阁”与“海月堂”及“鬟镜轩”的来历,并顾及到其它“来登者”的感受,可谓景在笔下,情在文中。

第二部分——即从五段“长者言”开始,作者巧妙地借助老僧之口,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太华寺过去的种种景观,而且文辞典雅,把老僧的口语修饰为骈体文,并用了一些典故,更是让人心向神往而留连忘返。第六段从“老纳方课”开始,继续借助老僧之口,描述了老僧的日常生活,也及“为山灵洗妆”的愿望,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第三部分——即从七段“难得者”开始,作者真诚地写了自己内心活动:既留恋湖光山色,何奈又公务繁忙;往往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所以“遇之何其难,而去之何其易”,真情流露,毫无做作。第八段从“异日者”开始,也是全文的高潮;作者抛开眼前的现实,作了一番大胆的假设——假如那一年告老还乡后,虽守孝于祖墓,但心里仍挂念着昆明的太华山及滇池,于是他假设了一个从西南去沈阳的客人,通过他与客人的对话,表达了他对太华山及滇池的眷恋之情。特别是他的提问:“有晴朝画舸,深夜渔灯,出沒明灭于沧波卷舒中乎?”情景交融,互为一体。

作者身为贵胄之后,又是一品大员,不但精通史藉,长于书法,更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这在清朝可谓是出类拔萃的。他的诗文、书法作品,留给云南的并不算多,尤其是这篇《太华寺纪胜》,一直被锁在望海楼里,几乎鲜为人知,未免有些遗憾。而他主编的《云南府志》,则是云南很权威、很有史料价值的一本志书。

(摘自《风物西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