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氏宅院与爱国民主人士马骢

马氏宅院与爱国民主人士马骢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氏宅院建于1920年,座北朝南,布局为“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抗战期间被誉为“民主堡垒”的昆明,民主运动高涨,马伯安积极投身于民主运动的洪流之中。

马氏宅院与爱国民主人士马骢

马洪云

东寺街大花椒巷5号,是一座建筑精美,布局灵巧的老建筑。置身院内,典型古朴的老昆明传统建筑让人心旷神怡,倍感亲切。该建筑的主人是护国运动将领、爱国民主人士马伯安先生,建筑现在名为“马氏宅院”,现为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马氏宅院建于1920年,座北朝南,布局为“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整个建筑占地面积为616.8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的典型的云南民居。精美的小木作(花枋、花板、透雕挂落等)及门窗雕刻,具有民国初期优秀传统雕刻的特点,且保留完整,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建筑檐檩、枋上仍保留原状的“五墨”彩画;室内地坪尚存有原法国进口的部分地砖;天井地面为青石地墁,柱础及台阶均为青石砌筑,柱顶石上均有剔地起突浮雕;二楼铸铁栏杆图案为辛亥革命成功后的国旗图案。

马骢,字伯安,回族,昆明人,1886年生。幼年勤奋好学,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为国效力,毅然弃文习武。1900年考入云南武备学堂,1905年毕业。“重九起义”时任管带,率部攻克云贵总督署。1915年12月,与唐继尧、蔡锷、李烈均、罗佩金等饮血盟誓,共定义举。打响了护国讨袁第一枪。护国军入川,他任混成旅旅长,与北洋军激战。后驻宜宾,任自贡井卫戍区司令官。护国告捷,川局平定后,返滇任云南督军署总参谋长、军政司长。1927年“二六”政变后,历任云南省政府常务委员、军政厅长、财政厅长等职。“六一四”政变中,是力主和平、维持省城治安的“四委员”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昆明成了坚强的大后方,马伯安挥毫书就“还我河山”四字于近日楼,以示抗日爱国之志。他密切关注时事,秘密订阅《新华日报》,广泛接触民主人士,参加政治活动。在此期间,他应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之请,出任云南军管区副司令,并被选为“国大”代表,为补充抗日兵源作出了贡献。(www.daowen.com)

马伯安是云南回族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把对国家、民族、宗教的热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回族知名人士一道,不遗余力地利用民族、宗教社团的力量和影响,为抗战救国服务。他领导的“云南回教协会”和其亲手创办的《清真铎报》为团结云南回族民众支援抗战作出了贡献。抗战期间被誉为“民主堡垒”的昆明,民主运动高涨,马伯安积极投身于民主运动的洪流之中。在“重庆谈判”期间,他出面邀请地下党领导的云南大学回教学生会的同学,在正义路清真寺内集会,提议发表一个回民对国事意见的通电,反对内战,要求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释放政治犯,实行自下而上的民主选举的主张,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支持。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杨杰将军、著名的教授李公朴、闻一多、吴晗及唐用九、杨青田、马曜、杨春洲、张天放等民主人士结为好友,经常往来。每双周在他的东寺街花椒巷住所内秘密举行时事座谈。1945年11月25日昆明学生举行时事座谈会,呼吁停止内战,要求实行民主,遭到国民党的镇压,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一”学生运动。殉难四烈士举哀时,马伯安亲撰“正义犹存,尽有公论,是非所在谁能掩?“庸人自扰,竞成惨剧,国是如斯死不冥”的挽联,沉重地向烈士致哀悼念。“李闻惨案”后,他又参加集会,率先签名抗议反动派的罪行。1948年7月15日,昆明大中学生发起“反饥饿、反迫害”民主运动,遭到反动军警镇压。马伯安与昆明各界人士秦光玉、白之瀚等237人上书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和警备司令何绍周,要求当局释放被捕学生。正当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之际,云南发生了“九九整肃”,马伯安、张天放、杨青天、尹嘉诚、李群杰等被捕。在狱中,在法庭上,马伯安大义凛然,临危不惧,慷慨陈词,作诗痛斥敌人,被誉为誓死不屈的“民主斗士”。特务头子毛人凤、沈醉等设军事法庭,判处马伯安死刑,准备解往重庆执行,后幸获释。出狱后积极参加云南起义,迎接昆明解放。

1949年12月9日,云南和平起义。马伯安先后担任云南军政委员会顾问、西南民委委员、云南省民委副主任、省政协常委、并选为人民代表。1950年率领云南民族代表团(其任团长)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61年马伯安先生病逝,享年75岁,葬于昆明。

(摘自《风物西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