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初,张天虚回到上海,全身心地投入到长篇小说《铁轮》的创作中。为写这部书,天虚呕心沥血,整整一个夏天,他日以继夜地挥汗疾书。有一次曾三天三夜没有歇笔,终于完成了那凝结着他大量心血的巨著。《铁轮》是一部47万字的长篇巨著,是“左翼”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1933年冬,天虚把写完的书稿寄给茅盾审阅,茅盾给了他很好的意见和鼓励,1934年5月改竣,送去付印时印刷所火灾,天虚的稿件被焚。1935年春再作第三次改抄,6月在日本完稿。天虚把这部小说送请住在日本千叶县市川町的郭沫若审阅,郭老为之作序,并在序中给以很高的评价,他盛赞了张天虚这种“青年人的气概,青年人的雄心,青年人的正义,青年人的努力”。他说:“天虚以一个不满23岁的青年费了三年的心血,经了几次的打折,写成了这部近五十万字的《铁轮》,这正是我们年轻人的应有的气概”。茅盾在《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1期的《在香港编文艺阵地》回忆中写道:“天虚是个青年作家,我认识他是由于他把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铁轮》给我看,那是1936年初,他刚从日本回国。我发现他是一个朝气蓬勃,很有才华的青年,就一直与他通信。”在写作《铁轮》时,天虚仍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只要是有斗争任务,他马上搁下笔,和同志们一起去斗争。由于他表现出色,1933年他在上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铁轮》出版一个月就有人写评论文章:“我们展开《铁轮》看,内容几乎全织进了总的阶段中国社会的构成形态……我们读着,感到自身在经历着一个孕育着暴风雨的天气,在沉重的阴郁中,却时有猛烈的闪电劈射。《铁轮》作者的伟大企图,是相当的成功了的”。(www.daowen.com)
《铁轮》一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动荡的土地(第一章至第九章);第二部:颤栗的都会(第十章至第十五章);第三部:智识层(第十六章至第二十六章);第四部:向着太阳底进军(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章)。《铁轮》出版者为东京文艺刊行社,1936年12月1日出版。
可惜此书以后没有再版,现今全国图书馆仅存两部,十分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