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天虚与聂耳:深厚友谊的见证

张天虚与聂耳:深厚友谊的见证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天虚和聂耳参加“济难会”,积极投入到赈灾工作和演出中,他们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救济受灾居民。同时,天虚和同学们以“青年服务团”的名义,在昆明文庙举行救灾大会,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查清真相,惩办祸首,并揭露了反动当局企图把这一事件的罪名转嫁于共产党的阴谋。天虚只好中途辍学,他和聂耳等于1930年先后离开昆明到了上海。

张天虚与聂耳:深厚友谊的见证

天虚自幼聪颖,爱好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4岁时考入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学校政治空气极浓,天虚进校后进步很快,参加了秘密进步团体“云南青年努力会”,积极参加宣传和学习活动。他加入了共青团并认识了聂耳。当时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聂耳,是学生联合会的工作人员,他常带着乐队到省立一中演出或为话剧配乐,他俩曾组织文艺队到玉溪进行过演出,从此,天虚和聂耳成为亲密的好朋友。一次,聂耳与女友去市郊游玫瑰园,约天虚同去。回来后天虚写了一篇记述聂耳与女友在雨中同在一把伞下躲雨和郊游的文章《玫瑰田畔》,刊登在昆明《民国日报》上,署名YS,文章在当时是具有反封建思想,受到青年人的欢迎。

1928年,天虚进入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预科学习,在这里,他开始了最早的文学创作。1929年7月11日,昆明发生了一起由于军阀争权夺利而引发的“七一一”火药爆炸惨案,造成320余人死亡,重伤致残者579人,直接受害者320多户,1200多人。惨案发生后,中共云南地下党立即通过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济难会”,号召青年学生起来组织服务团深入灾区,为灾民服务。张天虚和聂耳参加“济难会”,积极投入到赈灾工作和演出中,他们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救济受灾居民。同时,天虚和同学们以“青年服务团”的名义,在昆明文庙举行救灾大会,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查清真相,惩办祸首,并揭露了反动当局企图把这一事件的罪名转嫁于共产党的阴谋。反动当局恼羞成怒,在昆明大肆抓捕共产党人,天虚也被人跟踪,一时白色恐怖笼罩。党组织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通知聂耳、天虚等进步青年撤离昆明。天虚只好中途辍学,他和聂耳等于1930年先后离开昆明到了上海

在上海,聂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为电影谱曲,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1932年初,天虚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参加政治斗争,他们经常相聚、谈心、嬉闹、游玩。(www.daowen.com)

1932年9月,张天虚到北平读书,和陆万美共同提出“活路文学”的口号(活路即“普罗”的谐音,即无产阶级之意)。

1935年春,敌人对文坛实行高压政策,天虚奉上级指示赴日本。他找到了留日学生会,和云南省立一中的老同学杨式谷住在一起。聂耳来东京后,他们三人又常住在一起。天虚将他们带到杜宣主持的艺术聚餐会,在小剧场上演果戈里剧作《钦差大臣》,天虚担任剧中邮政局长一角。不久,张天虚参与了郭沫若创办的大型文艺刊物《东流》的编辑、撰稿工作,成为“左联”东京分盟的活跃分子。1935年7月17日,聂耳于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遇难,天虚悲痛万分,立即奔赴藤泽鹄沼海岸现场,与日本当局交涉并料理后事,在房洲为聂耳举行了追悼大会。天虚还写了《聂耳论》一文作为悼词,对聂耳精神作了高度评价,其后,他又与蒲风一起,主编了第一部《聂耳纪念集》。1936年,他亲自把聂耳的骨灰护送到上海,交给了专程赶到的聂耳的哥哥聂叙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