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的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1980年5月13日聂耳墓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

《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卜保怡

对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只歌曲,能像国歌那样肃穆、庄严和雄壮!世界上也没有哪一首歌,能像国歌那样激越和高昂!国歌,象征着祖国辽阔美丽的山川土地,承载着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辉煌和屈辱,寄托着人民开创未来的理想和希望。当国歌的旋律响起,为祖国自豪和骄傲的激情油然而生;每当唱起国歌,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便跃然心头。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电影《风云儿女》谱写的主题歌。由于它诞生“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它一出现,就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有艺术魅力,表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抗日救亡、不畏强暴、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而传唱开来。

聂耳诞生在昆明钟灵毓秀,旖旎的山光水色和温润的气候滋润了聂耳的心灵;人杰地灵,处于全国辛亥革命之后政治军事风暴中的云南英杰辈出,思潮激荡,陶冶了聂耳追求真理的情操。在昆明,聂耳度过了他的幼年和青少年时光。

聂耳安葬在昆明西山。林海松涛,一代英杰魂归故里,长眠于故乡温柔的怀抱。滇海翠湖、苍茫天宇中风范长存。物宝天华,人们已经用抗日战争的胜利告慰英灵,迈向新时期的昆明正创造新的文明,用繁荣昌盛、国强民富表达着对人民音乐家的无限敬意!

1912年2月15日,聂耳就诞生在昆明城内甬道街,一座当年叫做“成春堂”药铺的小楼上。这座建于清代的瓦顶穿斗式木结构二层楼房,虽然简陋,现在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站在这幢破旧的小楼前,聂耳小时候经历动荡不安的社会布衣平民的家庭,慈爱勤劳的母亲,团结互助的兄弟,民族民间文化的熏陶,充满稚气的欢乐,音乐天赋的启蒙等等故事都变得那样鲜活和生动。

1931年7月,由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因参加学生运动暴露身份,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聂耳被迫离开昆明,到上海“云丰申庄”去当店员,开始了新的征程。到上海后不久,聂耳考入了“明月歌舞剧团”,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不仅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艺木才华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这期间,正是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时期,聂耳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自1933年8月发表第一首作品《矿工歌》起,不到两年的时间,共创作了三十七首歌曲。这些歌曲,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有艺术魅力,表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抗日救亡、不畏强暴、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1935年4月,聂耳拟经日本东京前往苏联学习。7月17日,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8月,聂耳的骨灰、遗物由同乡好友张天虚郑子平、护送回上海。1936年,聂耳的三哥聂叙伦去上海将聂耳的骨灰接回昆明。1937年10月1日安葬于昆明西山腰。聂耳的母亲和家人以及楚图南、徐嘉瑞、郑一斋、林志音等文化名人参了安葬仪式。徐嘉瑞撰写了《划时代的音乐家聂耳之墓》墓名和碑文

1949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0月1日开国大典,国歌响彻云天。由此,聂耳的身份和地位与之前相比大有不同。

1954年2月,云南省文化局对墓地进行了一次培修,改用了郭沫若同志撰写的碑文,并把墓碑所写的“划时代音乐作曲家聂耳之墓”,改为“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

郭沫若所写的碑文: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呼,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呼!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www.daowen.com)

聂耳墓自1937年修建于华亭山华亭寺北侧以来,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墓地左、右、后三方已逐渐建起众多墓冢,墓地显得面积狭小,而墓地下面又紧靠公路陡坡转弯处,进出墓地有一定危险,且无法停靠车辆,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举行瞻仰及拜谒活动。因此,1973年3月,昆明市委决定将聂耳墓迁移至西山太华寺与龙门之间的停车场上面一块坡度平缓、林木疏朗的山地。这里有高大的苍松翠柏,距公路停车场约七八十米,前俯滇池,背靠西山,远眺市区。

1980年5月13日聂耳墓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此后1985年、1992年和2005年曾三次进行改扩建和环境整治。

如今的聂耳墓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墓地平面设计如一把月琴,平台为琴身,墓在琴头。墓坑为石条砌筑,两层台深约1米许。骨灰瓷罐安放在圆形底座之上。地面为三级方形石台。石台上为墨石墓碑。正面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背面镌刻郭沫若撰写的墓志铭。墓碑前置直径1.5米的汉白玉的高浮雕山茶花花环,花环内刻聂耳生卒年月。登上墓地的二十四步石阶,象征聂耳二十四年岁月年华。

聂耳墓前汉白玉雕像

聂耳墓后屏风墙长45米,略呈弧形,中部为中国军民英勇抗战形象高浮雕,左右上部为云天万里长城,左下部为中华各族民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场景。

墓前方有汉白玉圆雕聂耳立像一尊,像高3.2米,重3.7吨,作沉思状。

聂耳墓环境清幽、庄严肃穆、寓意深刻、配套设施完善,体现了我国各族各界人民和国际友人对聂耳的无尚敬仰的无尽的思念,也为凭吊追怀故人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情景相融,激扬爱国主义热情的美好空间。

在墓地平台之右侧,建有“聂耳生平纪念室”,内有聂耳生平和各地纪念活动的珍贵照片和文字说明,概述了聂耳的一生及其贡献。

1988年,国务院公布聂耳墓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聂耳墓,是人们怀念、敬仰聂耳的地方,也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地方。聂耳的光辉形象伴随他不朽的歌声,永远活在我国人民心中!

(摘自《抗战西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