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山区风景名胜:滇池夜月、碧鸡秋色、坝桥烟柳等

西山区风景名胜:滇池夜月、碧鸡秋色、坝桥烟柳等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唐永泰元年建拓东城开始,一千二百多年来,形成众多山水、寺观风景名胜。西山睡美人从元代以来昆明的历史景观,集中在西山区范围的有滇池夜月、碧鸡秋色、云津夜市、坝桥烟柳、金碧交辉、长联映月、双塔烟雨、海埂风情……下面简介西山区风景名胜。草海明代称“西湖”,又名积波池、草海子、青草湖,既是天然渔场,又是“兰桡所之”泛舟游览的胜地。因山名寺,佛严寺称太华寺。

西山区风景名胜:滇池夜月、碧鸡秋色、坝桥烟柳等

石玉顺

昆明是一座山青水秀的城市。从唐永泰元年(765)建拓东城开始,一千二百多年来,形成众多山水、寺观风景名胜。昆明始有“八景”,是元代王升的《滇池赋》,“探华亭之幽趣,指八景之陈踪”,他吟咏的“八景”是:碧鸡峭拔、金马逶迤、玉案耸翠、商山攒穹、五华钟秀、三市闾阎、双塔擎天、一桥贯虹。除以上八景,王升还描绘了“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垠,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民”的繁华景象。

明洪武年间,谪滇日本诗僧机先吟昆明“滇阳六景”七律。六景是:滇池夜月、碧鸡秋色、金马朝晖、玉案晴岚、螺峰拥翠和龙池跃金。

清末张士廉绘“昆明八景”山水画,清光绪进士宋嘉俊为八景画配五律。“昆明八景”是:昆池夜月、云津夜市、螺峰叠翠、商山樵唱、龙泉古梅、官渡渔灯、坝桥烟柳、山倒影。

民国年间,在清代“八景”的基础上取舍,形成“昆华八景”,新题五华鹰绕、翠湖春晓、金碧交辉三景,取代清八景中的昆池夜月、商山樵唱、龙泉古梅。

1991年,《春城晚报》发起“昆明新景大家评”,广泛讨论。1992年2月,值国务院公布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十周年之际,市政府公布“昆明新十六景”:高原明珠、睡美人山(暂名)、龙门飞峙、长联映月、金殿钟鸣、鸣凤山茶、圆通花潮、翠湖嬉鸥、双塔烟雨、龙泉探梅、海埂风情、筇竹罗汉、曹溪印月、月山帆影、石林奇观、九乡洞天。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后,又增加“世博园区”和“轿子雪山”两景,成“昆明新十八景”。

西山睡美人

从元代以来昆明的历史景观,集中在西山区范围的有滇池夜月、碧鸡秋色、云津夜市、坝桥烟柳、金碧交辉、长联映月、双塔烟雨、海埂风情……下面简介西山区风景名胜。

滇池夜月 明代《滇阳六景》第一景称“滇池夜月”。滇池浩渺空阔,一碧万顷。海埂由东至西横跨滇池,埂南滇池,埂北草海。草海明代称“西湖”,又名积波池、草海子、青草湖,既是天然渔场,又是“兰桡所之”泛舟游览的胜地。

清末平民画家张士廉绘“昆明八景”,第一景即“昆池夜月”。进士宋嘉俊为《昆池夜月》画配五律:“揽尽昆池胜,登临大观楼。楼台秋瑟瑟,烟水夜漫漫。山转帆千片,波灯月一丸。凭栏思汉武,豪饮酒杯宽。”清风明月,滇池泛舟,山光水色,金波素秋,风月无边。

碧鸡秋色 滇池西岸的西山,原称碧鸡山。元大德十年(1306),梁王松山命在碧鸡中峰兴建佛寺,“一载而成,赐寺额曰佛严,山曰太华”,碧鸡山又称太华山。因山名寺,佛严寺称太华寺。

碧鸡山由北向南,高峣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挂榜山……群峰逶迤,峰峦起伏,林木苍翠,云蒸霞蔚,景色秀丽。远眺碧鸡群峰,像卧佛,又似仰睡的美人,故称“卧佛山”“睡美人”。明嘉靖年间,杨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

碧鸡山茂密的针、阔叶混交林,常年郁郁葱葱,绵亘数十里。明洪武年间,谪滇日本诗僧机先赋昆明《滇阳六景》七律,碧鸡山旖旎的景色称《碧鸡秋色》。

唐代云南南诏时期,碧鸡山建“碧鸡山神祠”,又称碧鸡寺。宋代大理国时期,鄯阐匡国侯高智昇在碧鸡山华亭峰建别墅。元代相继在碧鸡群峰兴建太华寺、华亭寺、松隐寺、太平寺等众多佛寺禅院和元梁王避暑宫。明正德嘉靖年间,罗汉山建海涯寺,又称罗汉寺。罗汉崖峭壁相继建成九层十一阁“三清阁”道观建筑群。从清乾隆年间开始,由三清阁向南削壁开凿凤凰岩、慈云洞、达天阁龙门石窟……

碧鸡山大型风景名胜区,一千多年持续开发,形成众多山水历史文化胜景——美人卧波(碧鸡山)、华亭晚钟(华亭寺)、佛谷云深(太华寺)、飞阁流丹(三清阁)、龙门飞峙(龙门)、聂耳墓园(聂耳墓)……碧鸡山是昆明金碧湖山的标志。

金碧交辉 金马、碧鸡得名,始于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汉书·王褒传》载:“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悯惜之。”王褒持节赴益州求取金马碧鸡之神,赋《移金马碧鸡颂》遥祀。唐南诏樊绰的《云南志》记载了拓东城的金马山和碧鸡山,山上建有神祠。金马、碧鸡神祠后称金马寺、碧鸡寺。金马碧鸡,历史悠久。

明宣德年间(1426~1435),昆明城南门外建金马、碧鸡二座牌坊,与中轴线上明初移至城外,始建于元代的“忠爱”坊成“品”字三坊。

传说逢秋分节令在酉年之中秋日,酉时日西落,月东升,日月两光相对照射金马、碧鸡两坊,牌坊倒影投于地面逐渐相接,称金碧交辉。清咸丰七年(1857),金马、碧鸡坊与忠爱坊毁于兵燹。光绪八年(1882)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忠爱坊。光绪十年(1884)又重建金碧二坊。忠爱坊1924年毁于火灾。金碧二坊毁于“文革”期间扩建马路。1999年4月,原址重建“品”字三坊。金碧路绕开牌坊,形成占地16亩的金碧广场。

金马钟秀,碧鸡呈祥。金碧交辉是昆明吉祥的征兆,城市的标志。民国年间昆明市徽即为“金碧交辉”图案。金马碧鸡坊,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

碧鸡雄关 碧鸡关,位于高峣西北面,两峰夹峙,形似马鞍,中间一条古道,地势险要。远在西汉时期,这里就是通往滇西的驿道。唐代云南南诏时,为连接拓东城与羊苴咩城(大理)的交通要道。元、明以来,先后在此设关隘,建关城,驻兵防守,稽查行旅,据险守城,是云南府城政治、经济、军事要塞。清康熙《云南通志》载:“碧鸡关在府西二十里碧鸡山北,两山如肩,一线通道,为迤西诸郡门户。”碧鸡雄关又是历代诗人揽景抒情的游览胜地。

马街普坪 先有昆州邑,后有拓东城!昆州,因近昆池而得名,又称昆川。隋开皇年间(581~600),隋文帝命韦世冲以兵戍之,置恭州、协州、昆州、牂牁。昆州后改郡。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改郡为州,仍置昆州,以太守为刺史。《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载:“昆州,隋置,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马街附近”,州治称益宁县。昆州辖益宁、晋宁、安宁、秦臧(今富民、禄丰一带)四县。唐永泰元年(765)在滇池北岸筑拓东城。滇池西岸的昆州城是早于拓东城180余年的昆明古城,历史悠久。

玉案山向南,连峰度脉,眠犬山、宝珠山、赤甲壁山、进耳山迤逦绵延,佛寺道观林立,明代《徐霞客游记》记载了宝珠寺、进耳寺……

马街普坪片区,藏龙卧虎。眠山傅家凹,有明末兵部尚书傅宗龙的衣冠墓;石鼻村是清初倪蜕的草堂,现存倪氏祠堂和倪蜕墓;赤甲壁(车家壁)是清乾隆解元那文凤(彝族)的家乡……抗战时期,普坪村宝华寺是云贵监察署搬迁地,普坪后山有李根源题“翠峰十景”和“普坪石刻”。云南名儒熊廷权,抗战期间曾居赤甲壁默园。

抗战期间,一大批创办和内迁的工厂落户马街普坪片区——马街中央电工器材一厂、四厂(电机厂)、昆湖电厂、昆明炼铜厂、化工材料厂、石咀炼锡厂、第23兵工厂昆明分厂……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具有1400多年建城历史的马街昆州古城,历史文化内涵厚重。

高峣古渡 高峣位于碧鸡山麓,滨临草海。方国瑜先生考证:“拓东城西十数里,有桥渡,此水阔二丈余,清深迅急,至碧鸡山下。”“元代以前滇池水位高,夏秋雨潦,淹至车家壁南之田,设桥以渡,故称桥名高桥渡,是水陆码头,官路桥渡之处也。”“原名高桥,后易桥为峣,而高桥盖官桥,官与高音近而讹。”《寰宇通志·古迹》载:“高峣关古城,在昆明县总要关津之处”,津渡处设关,即高峣关。高峣自古就是控滇阳水陆要隘的码头。高峣既是古渡码头,也是临湖游览佳境。历代诗人高峣泊舟登碧鸡,高峣泛舟游草海,高峣野望观夕照。明杨慎谪滇居高峣,深情赋五言六句诗《高峣十二景》。

碧峣精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晚号博南山人,四川新都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状元,嘉靖三年(1524)七月,“两上议大礼疏,嗣复跪谏。中元日下狱,十七日廷杖,毙而复苏,谪戍云南永昌卫。”杨慎在云南三十多年,游历三迤,对云南文化有卓越贡献。

高峣升庵祠原为毛玉宅院,毛玉也因议大礼遭重杖卒。杨慎谪滇,毛玉之子毛沂迎至高峣,“拓别墅居之,曰碧峣精舍。”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云南布政使刘之龙重修碧峣精舍,改称“太史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云贵总督范承勋再修祠宇,题额“碧峣书院”。咸丰七年(1857)书院毁于兵燹。光绪七年(1881)重建,改称“升庵祠”。1986年重修升庵祠,辟为“杨升庵纪念馆”。

长联映月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大观楼,位于滇池草海北岸近华浦。元初治理滇池,疏挖海口螳螂川,滇池水位下降,近华浦露出水面,因与太华山隔水相望,称“近华浦”。

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征云南,结束元代在云南的统治。洪武十六年(1383)西平侯沐英留镇云南。沐英于洪武十九年(1386)筑云南府砖城,在草海北滨开辟水云乡莲池,建簇锦楼、君子亭,称西湖黔国别业,又名西园,是为近华浦开拓之肇端。(www.daowen.com)

清康熙年间平西亲王吴三桂在城西门外开辟篆塘粮仓码头,疏挖至草海的运粮河(大观河)。康熙二十一年(1682),湖北籍乾印和尚在近华浦创建观音寺。康熙二十九年(1690)云南巡抚王继文在近华浦相继建大观楼、涌月亭、澄碧堂,近华浦成为“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的游览胜地。

清乾隆年间,布衣诗人孙髯翁撰180字长联,上联讴歌五百里滇池四围风光,下联追溯云南数千年往事,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驰名海内,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清道光八年(1828)云南按察使翟觐光将大观楼由二层重修为三层。咸丰七年(1857)观音寺、大观楼毁于兵燹。同治三年至五年(1864~1866)云南提督马如龙重建大观楼。光绪九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修葺。光绪十四年(1888)请赵藩楷书长联重新刊刻。1914年,修筑篆塘至近华浦马路。1919年唐继尧修缮大观楼,新建券拱牌坊大门。1930年庾恩锡邀请赵鹤清仿杭州“西湖八景”规划建设,筑环浦长堤,架三桥鼎峙,辟平湖秋月,立三潭印月……赵鹤清垒“彩云崖”假山。1936年,云南省政府在意大利铸唐继尧铜像,次年落成近华浦广场。民国年间,近华浦周边相继建成庾庄、鲁园、李园、邱园、陈园等一大批私家别墅园林。

近华浦开拓,距今600多年,鼎建大观楼至今331年。明清以来,歌颂近华浦、大观楼山水园林胜境的雄文华章,汗牛充栋,美不胜收。1992年2月,昆明市政府正式公布“昆明新十六景”,大观楼之景定名“长联映月”。

云津夜市 云津桥,原名大德桥,今名得胜桥,位于金碧路、巡津街交叉口跨盘龙江上。元大德元年(1297)孙大亨《建大德桥碑记》载,建石桥前这里是木桥跨江,“夏秋霖雨,滥泛涨溢”,洪水冲毁木桥,屡毁屡建。元代元贞三年(1297),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也先不花主持改建石拱桥,这年“元贞”年号改元“大德”,遂名“大德桥”。大德桥是“巨木为阁,酾水三通,覆以层宇,翼以栏楯”的“风雨桥”。

盘龙江大德桥当昆明城南水陆码头,滇池船舶直抵大德桥,元代即为码头繁华闹市。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沐春主持修葺大德桥,更名“云津桥”。清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清军攻城,围剿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赵良栋攻云津桥。清军入城,云津桥更名“得胜桥”。

清光绪年间,张士廉在昆明八景山水画中绘“云津夜市”,进士宋嘉俊配《云津夜市》五律。云津夜市,昆明城历史的不夜城。

双塔烟雨 双塔,即东西寺塔。东寺塔,又名常乐寺塔,屹立于昆明城南书林街中段。西寺塔,又称慧光寺塔,耸立东寺街南段柿花桥北面,两塔均为十三层密檐叠涩空心方塔,均系唐代云南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筹建。双塔自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开工,历时三十年,至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竣工,这段时间为南诏劝丰佑执政期。明弘治十二年(1499)地震,西寺塔局部倾圮,弘治十五年修葺。清康熙六年(1667)重修。清咸丰七年(1857)慧光寺毁于兵燹,西寺塔幸存。清道光十三年(1833)昆明强烈地震,东寺塔倾圮,咸丰七年常乐寺毁于兵燹。光绪八年(1882)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重建,“因视旧基低下,虑土薄弗坚”,乃移于迤东数百步三皇宫,形制如旧,历时四年,光绪十二年(1886)竣工。东寺塔高40.57米,西寺塔高35.54米。东寺塔塔刹四角立有四只金翅鸟,即天龙八部之一的迦楼罗护法神,俗称金鸡。双塔历代多次修葺,仍保持唐塔风貌。双塔在元代即为昆明八景之一,是唐代拓东城的标志性建筑。“昆明新十八景”冠名“双塔烟雨”。

坝桥烟柳 坝桥,昆明城南之柳坝桥。清代跨永畅河(后更名永昌河)建双孔石拱桥,桥临柳坝村,故名柳坝桥。永畅河于马蹄桥分玉带河水,向西经柳坝河,汇入船房河,注入滇池。

清代,坝桥一带滨临滇池,渔村茅舍,柳暗花明,云雾烟霭,景色妩媚。清光绪年间张士廉在“昆明八景”中画“坝桥烟柳”,近景绘湖岸河滨垂柳随风摇曳,双孔石桥掩映柳树丛中,桥畔渔村炊烟袅袅,湖湾渔舟飘荡,远景是云雾迷离的碧鸡群峰。宋嘉俊《坝桥烟柳》五律云:“古道坝桥柳,阴深过往多。烟萦增妩媚,风动舞婆娑。碧乱离人意,丝牵游子哦。眉愁心有愧,为听唱骊歌。”

海口石城 海口,地处螳螂川上游,东临滇池,是滇池唯一出水口,故称海口。海口元代属中庆路,明代为昆阳州平定乡,清代称平地乡,民国时期仍隶属昆阳县。1960年调整区划归入西山区,1988年改为海口镇,2009年设海口街道办事处。

断层陷落湖滇池,云南第一大湖,原来面积宽阔,“夏潦暴至,必冒城郭。”元至元十年(1273),赛典赤·赡思丁兴修水利,令张立道“役丁夫二千人治之,泄其水,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海口泄水工程,明清历经疏浚。清道光十六年(1836)云贵总督伊里布倡建川字闸,又名白鹤桥,用于蓄水、泄洪,闸面可供车马通行,逐渐形成“中滩街”。

海口里仁村西北面,一座石灰岩群峰,四周石壁如城垣,故称“石城”。明代《徐霞客游记》称其“阖辟曲折,层沓玲珑,幻化莫测,钟秀独异。”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云南按察使许宏勋在石城摩崖题“湖天锁钥”“云庄”,草书五律二首镌刻崖壁。现在已辟作“石城公园”。

清宣统元年(1909),招商自办水电站,选址螳螂川北岸石龙坝,成立“耀龙电灯股份公司”,1912年竣工通电。石龙坝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抗日战争期间,一批军工企业迁到云南,安置在海口有第22、51、53兵工厂,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历史文化重镇海口,物产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丰厚,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既是鱼米之乡,又是旅游胜地。

玉案晴岚 “玉案山在昆明县西二十里,又名列和蒙山。其巅方平高出众山,有石枰,又曰棋盘山,山下有菩提泉。”(《古今图书集成》)《徐霞客游记》记载由棋盘寺“出寺东行三十步,观棋盘石。石一方横卧岭头,中界棋盘纹,纵横各十九道。其北卧石上,楷书“玉案晴岚”四大字,乃碧潭陈贤所题。”棋盘石毁于1970年“文革”时期。“玉案晴岚”摩崖石刻幸存。

玉案山四围,群峰拱峙,历史上佛寺道观林立。玉案山西南山麓有花红洞,又名“龙淙”,天然溶洞。花红洞山巅,原有建于元代的圣感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高僧溥畹在圣感寺址创建福清寺。康熙四十一年(1702)溥畹赴京,康熙帝玄烨召见,御题寺名“法界寺”。法界寺有龙淙洞(花红洞)、宛转溪、小龙溪、癫丈卧石、墨雨庵、石香桥、听瀑楼、御书楼等系列胜迹。

明洪武年间,谪滇日本诗僧机先赋昆明《滇阳六景》七律,玉案山之景冠名“玉案晴岚”。至清代,记载玉案山的碑刻游记和歌颂“玉案晴岚”的诗词美不胜收。“玉案晴岚”,昆明城西北郊胜境。

观音山寺 观音山,位于滇池西岸湖滨,一座石岬山伸进滇池,琉璃观音阁耸峙临湖山巅。

明初,滇池大小鼓浪屿“风波汹涌,舟楫每艰于往来”,黔国公沐氏命在山上建观音殿镇息风波。因寺名山,称观音山。明成化十年(1474),昆阳知州在昆明铸铜观音,水运昆阳,船至观音山,狂风巨浪,扰岸泊舟。风静解缆,波涛又起,众云:“观音不肯去”,遂请上山建殿供奉。明嘉靖年间重修寺院,形成三进殿宇的佛寺,山门前立“小南海”“普陀山”牌坊。

每年二月十九观音圣诞、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为观音山传统盛大庙会,三天三夜,通宵达旦,民族风情浓郁。

墨雨龙潭 墨雨龙潭,指团结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片区,明代为昆明县石鼻里、高峣里地,清晚期属多依堡、明朗堡和永靖堡辖地,民国时隶属玉案乡,1956年划属西山区。1958年建人民公社,因少数民族聚居,取名团结公社。2006年撤并团结、谷律两乡改为团结镇,2009年改街道办事处。

团结办事处驻龙潭街,即著名的“墨雨龙潭”所在地。民间传说,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薨,其长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建文四年(1402)发起“靖难之役”,攻陷南京。建文帝逃亡云南,一度潜居花红洞圣感寺为僧。建文一日独坐禅房,思今忆昔,潸然泪下,凄凉赋诗,诗罢悲愤掷笔,墨点纷飞。云端云南都龙王黑龙疑是真命天子令降墨雨,于是漫天瓢泼墨雨落下,雨点大的地方称大墨雨,雨点小的地方称小墨雨。墨雨汇成的龙潭称“墨雨龙潭”。

团结街道办事处,玉案、棋盘、风摆、卧云群峰逶迤绵延,螳螂川、棋台河、永胜河、明朗河纵横交错,墨雨龙潭、青龙潭、浑水塘众多泉水龙潭星罗棋布,山青水碧,环境幽邃。

西山区滇池、草海湖滨,逶迤绵亘的碧鸡群峰,辖区层峦叠嶂的群山,绿水青山,风景名胜不可悉数,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

(摘自《风物西山》《诗韵西山》,作者有更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