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昆明东寺街和书林街分别立着两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塔,两座塔是南诏拓东城留下历史悠久的建筑,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两座古塔名东寺塔与西寺塔。为什么立于东寺街的称西寺塔,立于书林街的称东寺塔?查阅有关史料,终有所获。
东、西寺塔曾分别建在两座寺内,两寺及塔皆由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主持兴建。过去的文献对始建塔的年代曾有几种说法。1983年至1984年维修西寺塔时,发现塔身砌有“天启十年正月二十五日段义造砖处题书”的唐砖,砖上还印有“尉迟恭韬监造”的字样。唐砖证实了建塔的确切时间——“天启”是南诏王劝丰佑的年号,其最末一年为公元859年,为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西寺塔建在慧光寺内,俗称西寺,故名西寺塔。过去介绍西寺塔说“西寺塔位于东寺街南段”,应补充:“西寺塔位于东寺街南段西侧西寺巷内。”“西寺巷之名始于明清时期,原是西寺北墙外通道……巷以寺和塔得名。”东寺塔建在常乐寺内,俗称东寺。“东寺街因大、小东寺而得名。”大东寺名“觉照寺”,约建于元初,位于原常乐寺北的鱼课司街与东寺街交叉处,东侧为东寺巷,即今省滇剧院处。小东寺名“常乐寺”,位于大东寺之南。清道光十三年(1833)昆明地震,东寺塔倾圮。咸丰六年(1856年),常乐寺亦毁于兵燹。光绪九年(1883)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重建东寺塔,“因视旧基低下,虑土薄弗坚”,乃移于迤东数百步至三皇宫。东移后的东寺塔不再紧靠东寺街,而到了书林街,所以东寺塔不在东寺街。东寺塔按照西寺塔式样重建,并在塔旁重建了常乐寺。三皇宫则迁常乐寺旧址。
元代以前滇池宽阔,双塔滨临滇池边,东寺塔倒塌前与西寺塔构成了“双塔倒影”的昆明胜景。元人李京有诗云:“天际孤城烟外暗,云间双塔日边明”,咏的是烟霭朦朦的昆明城和高耸入云的东、西寺塔。明代,东、西寺塔曾被改建为灯塔。在西寺塔第六层佛龛内,有一块明弘治十六年(1503)的《建塔存功记》石碑,记载了当年东、西寺塔的风姿:“高千四百尺,矗然十三级,其中梯转其上,四面启硐户四十空,暮夜燃光明,华灯移照,灿烂宛如列宿,环曜下土,铃铎声闻四野。四方来者至碧鸡、金马,竦视而先悦焉。此一方之伟观也!”
西寺塔形制与西安小雁塔、大理崇圣寺主塔相似,显现了南诏与唐朝的文化交流。明弘治十六年(1503)修缮西寺塔,在四面增开了券洞,洞中塑佛像,增强了塔内的采光。塔为四方形密檐式十三级空心砖塔。高36米,塔基三层,高2.38米,最下层边宽12.5米。南辟券门一道通塔内。塔内有回形木梯可登塔之第十层。第二层以上各层设佛龛或券洞,佛龛中有红砂石雕菩萨坐像。明弘治十二年(1499),昆明地震,西寺塔倾倒过半,弘治十六年(1503)仿东寺塔式样重修。清康熙六年至康熙十二年(1667~1673)又加修葺。道光十三年(1833)地震,塔刹毁,塔身倾斜。咸丰六年(1856)慧光寺毁于兵燹。1983年11月至1984年9月,对西寺塔进行维修。1985年,在西寺塔周围建文化娱乐园。(www.daowen.com)
东寺塔形制与西寺塔相同,塔的底层较高,有地宫,塔底层南面辟一门,塔身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共13级,高41米。从第二层起至十二层檐上四面均开有券洞,每洞置一小佛龛,内有石雕佛像一尊。塔内有楼梯,可登塔顶。基座为正四边形,边长12米。
东寺塔塔顶有会鸣叫的金鸡,又称“金鸡塔”。塔顶四角“金鸡”是铜制贴金的金翅鸟,每只高约2米。相传这4只金翅鸟,在风多季节啼叫,远近都能听到。金翅鸟怎么会啼叫呢?1979年8月,塔顶被暴风吹落,修复时发现,金翅鸟由铜皮做成,喙内噙有一枚两头有孔的铜管,管内有金属簧片,鸡头、脖子、腹部全是空的。每当劲风吹来,鸟嘴内的铜管经腹腔内的空气回旋振荡簧片,便发出犹如鸣啼的声响。天长日久,铜管填满灰沙,簧片锈蚀,金翅鸟不再鸣叫。为什么塔上要置金翅鸟呢?佛经《探玄记》说,金翅鸟名“迦楼罗”,它展翅有336万里,以龙为食,能降龙。雨季山洪暴发,多成水患,故古塔塔顶置金翅鸟以镇水患。
1983年,两座古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弘扬昆明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2002年把原来两座隔街相望的古塔连成了一条贯通东西的旅游文化步行街。街两侧立着26柱仿清道光丁未年(1847)造的石雕路灯,东段街上两侧用青铜铸造了一组老昆明民俗风情的雕像。街中部南廊建了一座仿古建筑近日楼。伫立街中,东瞰东寺塔势若擎天;西眺西寺塔巍峨挺拔。东寺塔、步行街、西寺塔合成具有老昆明历史风韵的景区。
(摘自《风物西山》,东、西寺塔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