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昆明柿花桥与玉带河-西山区文史资料荟萃

昆明柿花桥与玉带河-西山区文史资料荟萃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昆明南城门外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玉带河。1980年,鸡鸣桥北的玉带河改为暗河与沿河路连为一体,至此鸡鸣桥覆盖于金碧路下。柿花桥体量不大,结构简单,但该桥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昆明古城景观布局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昆明古老文化的实物见证。它与当年玉带河上的鸡鸣桥、土桥在老昆明人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象。2009年8月,柿花桥公布为西山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柿花桥与玉带河-西山区文史资料荟萃

马洪云

昆明城市的发展与滇池密不可分,早期人们在滇池周边的台地、坡地上逐水而居,城市的形成围绕滇池展开。

由于靠近滇池,古时昆明城河道遍布,水网发达。元代王升《滇池赋》:“晋宁之北,中庆之阳:一碧万顷,渺渺茫茫。控滇阳而蘸西山,瞰龟城而吞盘江。阴风澄兮不惊,玻璃莹兮分明。晴晖澹苍凉之景,渔翁作欸乃之声。蛟鼍载出而载没,鱼龙或变而或腾。”可见当时昆明城水天一色,一派高原水乡景象。古代河道密布,多有船只运送物资,河道上建有供行人通行的拱桥,目前还能在现有的河道上看到不少保存下来的石拱桥。如:西坝河上的福龙桥、大清河上的石拱桥、南坝河上的解渠桥、盘龙江上龙川桥、玉带河上的土桥、柿花桥等。其中玉带河上的柿花桥是保存较好的一座石拱桥。

明洪武十九年(1386)昆明修筑砖城,总长九里三分,高二丈九尺二寸,城墙共开六门,并修建六座城楼。在城墙四周有护城河相环绕,护城河内可通船只。

在昆明南城门外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玉带河。该河一说系宋代大理国时期开凿的人工河,作为古鄯阐城的南护城河,一说为元代鸭池城南门外的护城河,还有一说为明代开凿的灌溉渠。因河水碧清,宛如玉带,绕城而过,故得其名。在明代的玉带河上有土桥、鸡鸣桥和柿花桥横跨于上。(www.daowen.com)

1980年,鸡鸣桥北的玉带河改为暗河与沿河路连为一体,至此鸡鸣桥覆盖于金碧路下。土桥与柿花桥相对,为明万历年间(1573~1619)总兵邓子龙所建,因落成于秋风送爽桂花飘香的八月,故名桂香桥,桥头有戍楼,悬挂“金碧雄关”匾。清初,吴三桂举兵反清,曾在桥头设哨卡盘查行人,通行不便,民间俗呼“堵桥”,后谐音讹传为土桥至今。解放后因东寺街拓宽,土桥覆盖于东寺街路面下,难见真容,仅有柿花桥还能看出当年的容貌。

柿花桥,原名赐官桥,又名西石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单孔沙石拱桥。桥身长9米,宽5.8米。桥面被水泥铺盖,除护拱券局部损坏,桥主体基本完好。其横跨在玉带河上,桥头原有戍楼,匾曰“镇海雄关”,与东面的“金碧雄关”相对应,同为南郊进出府城的重要哨卡。清咸丰年间(1851~1874)戍楼毁于战火。柿花桥体量不大,结构简单,但该桥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昆明古城景观布局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昆明古老文化的实物见证。它与当年玉带河上的鸡鸣桥、土桥在老昆明人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该地曾有以土桥命名的办事处,在2004年区划调整后,土桥街道并入了金碧街道。2009年8月,柿花桥公布为西山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风物西山》,编者有核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