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声音记忆》:千年楚晋在此绽放!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声音记忆》:千年楚晋在此绽放!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家珍婆婆唱的这种歌,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专家考证,这是典型的巴楚发音,是几千年古音的传承。青年歌唱家李玉刚要做《昭君出塞》,他来到兴山采风,录陈家珍婆婆的声音,两个人,一位唱得认真,一位听得仔细,几千年前的场景,似乎昨日重现。李玉刚说,在《昭君出塞》舞台剧中,他想让陈家珍老人饰演王昭君的妈妈,奈何陈婆婆年事已高,只好作罢。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声音记忆》:千年楚晋在此绽放!

这种声音,真的是让人印象深刻。当兴山民歌传承人陈家珍婆婆唱歌的时候,独特而又空灵的声音,回响在附近的每一处,结尾独特的颤音响起,似大珠小珠落玉盘,颗颗清脆,落地有声。

陈家珍,2016年79岁,唱了一辈子的兴山民歌,她说,唱歌使她心情愉悦,使她性格开朗,她乐在其中,每唱一句,都是一种享受。陈家珍婆婆唱的这种歌,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专家考证,这是典型的巴楚发音,是几千年古音的传承。

兴山民歌,还有一个美丽而又忧伤的传说。公元前33年,美人王昭君即将出塞,出塞前她回乡探亲,在兴山老家,在香溪河上,弹了一首《琵琶行》,唱了一首兴山民歌。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岑参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香溪河水静静流淌,美人沉鱼,空谷回音。兴山民歌,伴随着香溪河水的粼粼波光,诉说着柔美的乡音,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记者采访陈家珍。谈到兴山民歌,陈家珍老人有说不完的话,满满的兴奋。

穿越几千年,岁月静好,余音犹在。青年歌唱家李玉刚要做《昭君出塞》,他来到兴山采风,录陈家珍婆婆的声音,两个人,一位唱得认真,一位听得仔细,几千年前的场景,似乎昨日重现。李玉刚说,在《昭君出塞》舞台剧中,他想让陈家珍老人饰演王昭君的妈妈,奈何陈婆婆年事已高,只好作罢。后来,李玉刚再到兴山,将陈婆婆的声音全部录了下来,因为这是王昭君家乡的声音,只有这,才是浓浓的乡愁

记者采访李玉刚,李玉刚说:“陈家珍老人的歌声,非常好听,那是上天给予的声音。”(www.daowen.com)

兴山民歌,如同很多古音古韵一样,跨越历史的长河,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抗争,等待重拾岁月的光辉,渴望尽情地宣泄。兴山民歌的发现与整理人王庆沅老人说,汉乐府尚悲,那些光辉的岁月里,兴山民歌曾遍布了祖国的许多角落,如今缩存在兴山,实为一种遗憾。因为其独特的发音,与西方的乐律不同,兴山民歌的整理,证明了这种声音的存在,打破了“中国音乐西来说”的说法,它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种古音古韵。

“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工业文明,无情地摧毁着农耕文明,兴山民歌所在的载体——薅草锣鼓渐渐成了记忆,陈家珍老人,还有其余的传承人,面临着歌无人可教的境地,如何传承,不只是传授那么简单。

在高岚小学,记者见到了几位孩童,他们稚嫩的脸上,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令人兴奋的是,孩子们的歌声,虽在神韵上稍有缺失,但是已具雏形,未来可期。孩子们说,学校建立了兴趣团,喜欢的想学的孩子,都可入团学习兴山民歌。陈婆婆刚来上课时,这种独特的歌声,曾经引起孩子们的笑声,如今,里面传承的历史,歌声透露的古韵,已经回响在附近的天空。

李 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