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兴山民歌之声,古歌新唱

兴山民歌之声,古歌新唱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融洽的氛围里,陈家珍老人再度展开歌喉。陈家珍老人的歌声、神情和肢体语言,完美合一,叩击心灵。李玉刚曾先后两次前往兴山采风,听陈家珍老人唱歌,并将其全部录下。2015年4月,在北京保利剧院,舞台剧《昭君出塞》首演,开场的一曲兴山民歌,带走了所有人的思绪。当年发现兴山民歌的王庆沅,如今已是79岁的老人,他担心陈家珍演唱的兴山民歌,如果没有适当的抢救和传承,将再次被历史的风沙掩埋。

兴山民歌之声,古歌新唱

2013年5月29日,青年艺术家李玉刚前往兴山,希望一探究竟。他怀有一个想法,就是将陈家珍老人演唱的兴山民歌,融入《昭君出塞》的舞台剧中。“在我做《昭君出塞》这个剧的时候,我认为第一首歌一定得是山歌。”李玉刚希望挖掘王昭君家乡的那种音乐形态,所以就找到了陈家珍老师。而陈家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李玉刚,也非常喜欢他演绎歌曲的独特方式。

在融洽的氛围里,陈家珍老人再度展开歌喉。陈家珍老人的歌声、神情和肢体语言,完美合一,叩击心灵。老人解释说:“它当时叫风,我们现在说叫采风,就是当时诗经的风雅颂么,我们的民歌也是从里面来的。”

李玉刚曾先后两次前往兴山采风,听陈家珍老人唱歌,并将其全部录下。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要将穿越千年的历史之锁打开,兴山民歌就是那把钥匙。这次采风,李玉刚发现,他找到了最重要的素材。2015年4月,在北京保利剧院,舞台剧《昭君出塞》首演,开场的一曲兴山民歌,带走了所有人的思绪。

李玉刚与陈家珍。

如李玉刚所料,“效果非常好!就是那种原生态的感觉。”当兴山那独具原始韵味的声音响起时,很多观众都潸然落泪。相较现代音乐,兴山民歌更具有震撼和感染力。两千多年前,王昭君就是在这样的歌声中,离开了家乡。也只有是这种故乡的声音,才能够勾起她的乡愁。”

舞台剧昭君出塞,李玉刚扮演王昭君。

正月是新年,幺姑娘进花园,手拿花籽撒,撒呀撒满园。

二月里是花朝,花儿生齐了,吩咐梅香女,忙把草来薅。

三月是清明,花树长成林,吩咐梅香女,挑担水来润。

四月是立夏,花树发排杈,吩咐梅香女,恐怕人偷花。

五月是端阳,鲜花满园香,吩咐梅香女,摘朵送情郎。

舞台剧《昭君出塞》,琵琶曲和兴山民歌,道不尽的是浓浓的乡愁。

六月太阳大,花儿皆惧怕,吩咐梅香女,紧防晒坏花。

七月天气热,花儿晒不得,吩咐梅香女,不得让花晒。

八月中秋天,花儿多新鲜,吩咐梅香女,砍束挂佛前。(www.daowen.com)

九月是重阳,菊花开百样,吩咐梅香女,砍刺扎园墙。

十月小阳春,花儿多茂盛,吩咐梅香女,紧防花园门。

——兴山山歌《种花》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当年发现兴山民歌的王庆沅,如今已是79岁的老人,他担心陈家珍演唱的兴山民歌,如果没有适当的抢救和传承,将再次被历史的风沙掩埋。他说:“不好好地保护它,再有个50年、60年,就完了!难道说,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要在我们手上失传吗?”

“宫”、“商”、“角”、“徵”、“羽”,中国音乐与书法绘画一样,讲究韵味,形散而神不散。西方科技史家李约瑟曾说:“在过去五百年间,欧洲音乐有如此不寻常之进步,很容易使西方人忘记或藐视其他音乐系统。”兴山民歌的旋律,婉转迂回,是西方音乐不曾有的,也是他们难以理解的。王庆沅说:“现在世界上哪个地方还有这种体系的民歌?只有我们有,只有中华民族有,但保留到最后的,只是很小的一点范围了。”

坐在交椅上

(兴山民歌)

坐在交椅上,想起我情郎,两泪汪汪,两泪汪汪哭一场。

姑娘叫梅香,你我同商量,写一封书信,写封书信接情郎。

梅香骂姑娘,风流的不像样,世上只有郎恋姐,哪有姐恋郎?

姑娘骂梅香,人心是一样,世上既有郎恋姐,也有姐恋郎。

钥匙叮当响,打开笼和箱,要取文房诉衷肠。

一取红灯纸,二取羊毛笔,三取笔墨共砚池。

墨儿挨一塘,纸儿叠成行,要写书信接情郎。

自己无力写,请人不在行,反把奴的名声往外扬。

叹了一口气,提笔就写起,单写我的情哥无情义。

写上我的郎,拜上多拜上,拜上我的情哥狠心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