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离开楚国后,来到韩国,对韩王说:“韩国国土狭小,面积不超过九百里,而且到处都是山,土壤贫瘠。所产的粮食主要是豆子,老百姓也只能吃些豆子饭,喝些豆叶汤。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老百姓即便是吃糠咽菜,也填不饱肚子。您的国家的仓库里,储存的粮食不够支撑两年;大王您的军队大概不会超过30万,而这还包括那些负责供应给养和做杂役的人。再除去负责防守边塞和守卫驿亭的战士,能够战斗的不会超过20万。
“再看秦国,军队100多万,战车几千辆,战马几万匹;秦军战士英勇无敌,拿着刀剑,拿着长戟,奋勇杀敌,作战时不顾性命扑向敌阵的多得都数不过来;秦国战马精良,奔驰飞越,前蹄跃起、后蹄腾空,一跳二丈的战马数不胜数。东方六国的战士,都是穿着甲胄,带着头盔去打仗,怯懦畏战;而秦国的士兵一旦交战,则甩掉盔甲,光着膀子,冲向敌人,左手拿着刚杀的敌人的头颅,右手还夹着刚抓住的俘虏。秦国军队和诸侯各国军队相比,就好像是英勇无敌的勇士和胆小懦弱的懦夫相比;从力量上看,就好比是成年大力士与刚出生的小婴儿相比。秦军攻击其他诸侯国,无异于将千斤巨石压在小小的鸟蛋上。
“如果大王您不与秦国交好的话,秦国就会派出军队进攻宜阳,阻断韩国的交通,然后向东攻占成皋、荥(xíng)阳,到时候鸿台的宫殿、桑林的花园都将不再是大王您的了。秦军一旦占领成皋,韩国就处在割裂状态,各地无法联系。到那时,韩国随时都会被灭亡。您要是现在与秦国结盟,韩国还能得到保全;要是与秦国为敌的话,大王您的韩国就危险了。自己引来了灾难,却还想得到好的结果;设下目光短浅的计策,却招致了深深的怨恨;与秦国作对而与楚国结盟,想不亡国是不可能的。
成皋:古地名,别称虎牢,原址在古东虢国,春秋时期郑国制邑。治所在今河南荥阳市广武镇。
荥阳:古地名,今为河南省郑州市的下辖县级市。
“因此我为大王您着想,觉得您不如归附秦国。秦国的愿望,就是削弱楚国,而能够削弱楚国的,也只有韩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更加强大,而是因为韩国的地势。现在大王您要是归附秦国,并攻打楚国,秦王肯定很高兴。攻打楚国,夺取楚国的土地,秦国和韩国都能得利,而且韩国还能把灾难转嫁到楚国身上,从而保全自己。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www.daowen.com)
韩王采纳了张仪的建议。张仪返回秦国,秦惠王赏给张仪五座城池,并封他为武信君。之后,秦王又派遣张仪去东方的齐国,游说齐湣王。张仪见到齐湣王,对他说:“天下的强国,没有能超过齐国的。齐国的大臣百姓们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但是为大王出谋划策的人,都只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而丝毫没有考虑长远的未来。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对大王您说‘齐国的西面有强大的赵国,南面有韩国和魏国,东北临海。齐国土地宽广,百姓众多,军队强大,士兵英勇,即使是一百个秦国,也不能拿齐国怎么样’。大王您轻易相信了他们的话,却不去考察事实。
“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勾结在一起,都在夸大合纵的作用。我听说,齐国和鲁国打了三次仗,鲁国三次都赢了,但是接下来鲁国却亡了国。打了胜仗,却导致了亡国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现在的秦国和齐国,就好比是那时的齐国和鲁国啊。秦国和赵国在河漳交战,打了两仗,赵国都赢了;又在番吾打了两仗,赵国又赢了。四仗之后,赵国死了几十万的士兵,仅剩下了邯郸。表面上打了胜仗,但是国家却面临灭亡,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
“现在秦国和楚国,互相娶妇嫁女,结成了兄弟之国。韩国献出了宜阳,魏国在黄河北面效力,赵国向秦国朝拜,将河间献给秦国。大王您要是不与秦国结盟的话,秦国驱使韩魏两国进攻齐国,派赵国军队渡过清河,直指博关,那时连即墨都不再是大王您的了。一旦遭到攻击,即便是想结好秦国,也不可能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能仔细考虑我的建议。”
齐王说:“齐国地处偏僻,远在东海一角,从没有听到过这样长远的计划,真是惭愧!”于是答应了张仪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