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十一年,也就是1861年的秋天,所谓“金秋十月,江南草黄,红叶生树,天高水长”,在这种江南金秋的季节里,身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却忧心忡忡。当时的曾国藩正率领湘军主力驻扎在安徽一带。此前整整一年,他被太平军十几万大军围困在安徽祁门,差点当了俘虏。最危险的时候,他又跟在靖港一样,想自杀了事,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幸亏鲍超、左宗棠率军拼死相救,才解了曾国藩的祁门之围。
就在解开祁门之围没多久,曾国藩的九弟,也是他几个弟弟中打仗最狠的那个曾国荃,率湘军主力硬攻下了安徽的省城安庆,太平军不得已向长江下游退守。这一下形势大变,湘军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开始兵进江浙,直指太平天国的大本营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因为这种改变,清政府任命湘军首领曾国藩为兵部尚书兼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至此,曾国藩算是彻底掌握了江南地区的行政与军事大权。
按理说,曾国藩时来运转,由困局转成了顺势,战场上湘军对太平军作战从此转入总攻的态势,而自己又加官晋爵,政治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这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况且还是收获的季节,正是暖风吹得游人醉的江南。这种天气,这种地方,这种时局,这种身份,换一般人,怎么着也不会不开心吧!
可曾国藩还是心事重重。他倒也不是不开心,只不过有一件本来应该是开心的事,却让他开心不起来。究竟什么事呢?说来也简单,就两个字:纳妾。要说在古代,这也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事。他最小的一个弟弟曾国葆给他买了一个妾,已经送到江边军营的船上了,希望他能去看看。
曾国藩
在封建社会,不论是文人还是官员,甚至是一般的地主,纳妾都是常有的事儿。但曾国藩不一样,他信奉孔孟礼教,以儒家当世传人自诩,所以虽然官至一品了,也从来没纳过妾。不仅他自己不纳妾,他还特别反感别人纳妾。比如左宗棠,和曾国藩并称清代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曾国藩之外湘军最重要的一个灵魂人物。两个人本来都是当世的豪杰,可以说是绝代双骄,而且还是湖南老乡,按理说关系应该很好。但人就是这么奇怪,所谓“既生瑜,何生亮”,这个左宗棠脾气比较古怪,向来看不起曾国藩。也就是说,两人虽一起作战,一起带兵,但私人关系并不是很好。
民间传说有一次曾国藩到左宗棠那儿,因为他是左宗棠的上级,所以也没让人通报,直接就闯进左宗棠家里去了。结果进去一看,眼前的场景让曾国藩很不高兴——曾国藩进去就看到一个漂亮的女人在洗脚,而左宗棠正兴致勃勃地坐在旁边观赏。这个女人并不是左宗棠的正妻,而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小妾。左宗棠之所以特别喜欢这个小妾,并不是因为这个小妾特别漂亮,而是因为这个小妾的脚特别漂亮,所谓三寸金莲是也。左宗棠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爱看这个小妾洗脚。大概他觉得只有洗脚的时候,脚的美丽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来。
曾国藩一看,不由得有些愠怒。他本来就不主张手下将领纳妾,但纳妾是当时风俗,他也不好说什么。可左宗棠这么一位当世英雄,纳妾也就罢了,还天天喜欢看小妾洗脚,这像什么话!所以曾国藩提高了嗓门,“嗯哼”地咳嗽了一声。
左宗棠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小妾洗脚的行为艺术里去,根本没注意到曾国藩进来。听曾国藩咳嗽了一声,才发现曾大人已经进来了。左宗棠在湘军中的地位也很高,虽然他是曾国藩的下级,但他平常也不怵曾国藩。所以左宗棠从小妾的脚上移开视线,掉头看了两眼曾国藩,什么话也不说,又掉回头,接着看小妾洗脚。
这时候,曾国藩见左宗棠不搭理他,也不生气,张口就出了一个上联。这个上联其实也很白话,但意思却暗含讽刺:“看如夫人洗脚。”如夫人就是小妾的意思。“如”就是“像”,像夫人一样,但不是夫人,可将来说不定能够扶正,当得上夫人,由此古代男人往往将小妾叫作如夫人。曾国藩这个上联的意思很明白,是说左宗棠你这么大一位人物,居然趴在那儿看小老婆洗脚,你也不嫌寒碜。
左宗棠
左宗棠也是饱学之士,反应也很快。他掉回头来看着曾国藩,一点没犹豫,就对了个下联。这个下联对得特别工整,是:“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的上联暗含嘲讽,而左宗棠的下联更是毫不客气。原来,曾国藩当年考科举,对自己期望很高,考到殿试这一级的时候,以为就算不能高中状元、榜眼、探花什么的,拿个标准的二甲进士肯定没问题。但考下来的结果让他很失望,他只考了个三甲第42名,按科举考试的规定,这个层次叫“赐同进士出身”。
这个“同进士”的名字也跟那如夫人一样,是说你不算进士,但又如同进士。既然不算,又怎么如同呢?所以这纯粹是说你没考好,勉强安慰你一下罢了。
当然,对于这个对联故事,后人一般看到的都是两个人的幽默和机智,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左宗棠纳妾的不满来。你看,他一向不喜欢别人纳妾,可现在他弟弟却替他买了个妾。按理说,曾国藩是湘军主帅,他要自己不想纳,别人也不可能逼他纳妾。所以按常理来说,他拒绝就是了,但也许是不想冷落弟弟的好意,曾国藩尽管忧心忡忡,还是跟着弟弟到江边一艘隐秘的小船上去看那个新买的小妾去了。这一看不要紧,曾国藩更不高兴了。曾国藩在日记里说,他跟着弟弟到江边的船上去看了一下,结果上船一看,这个准小妾“体貌颇重厚,特近痴肥”。也就是他弟弟替他买的这妾长得很胖,而且一副很笨重的样子。曾国藩本来就很擅长于相面,说这个女的“特近痴肥”,就是说不仅长得胖,不好看,而且还一副傻乎乎的样子,一点灵气也没有。估计跟左宗棠喜爱的那个小妾没得比。所以曾国藩当时就转头回营,让弟弟把这个小妾给退了。当然了,曾国藩作为湘军统帅,又是一名重臣,他弟弟要为他纳妾,怎么也不可能替他找个一痴二肥三厚重的类型,除非他弟弟存心的。所以曾国藩说这个女的不好看,大概也就是个托辞。他心里对纳妾这个事儿很反感,所以才会以相貌推托。
曾国藩在江南当时可以称得上是第一号人物,而且天高皇帝远,连皇帝都管不着他。他要反对纳妾,手下人也不敢给他张罗。可奇怪的是,他弟弟给他张罗纳妾的事过了没几天,他手下亲兵营的一个叫韩正国的将领,又悄悄地为他纳了个妾,又带到江边码头的一艘小船上请他去看。这一次,曾国藩居然也去小船上相看了。(www.daowen.com)
其实这两次纳妾从外表看上去并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无非一个是弟弟替他纳的,另一个是手下将领替他纳的。关键是在当时的情境下,不论是谁替他张罗的,曾国藩都不能要这个小妾。那么,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情境呢?
这时候是咸丰十一年的十月,就在这一年的七月,清朝第七位皇帝咸丰皇帝驾鹤西去了。皇帝驾崩,举国大丧,按封建时代的礼仪规定,为皇帝治丧期间,全国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全都得停止。不要说娶小妾、娶如夫人了,就算是娶正夫人也不行。
然而曾国藩不同于一般人,他是兵部尚书兼两江总督,又素来被称为是天下道学的楷模、文坛的领袖。像这样一位朝中重臣、道德领袖,怎么能做出在皇帝治丧期里纳妾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呢?按理说,曾国藩此时对纳妾这事儿提都不该去提,也不应该去看。何况曾国藩一生小心谨慎,又一向反对纳妾。按理说,这一次韩正国即便给他送来了美人,曾国藩照旧也会借口那小妾生的难看,然后毅然决然地把她给退了。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曾国藩这次到江边的小船上看过之后,居然皱着眉头把这门亲事答应了下来!于是就在这年的十月二十四日,曾国藩悄悄地把这个小妾接回了府中。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两江总督曾国藩在皇帝治丧期间纳妾的事情很快就传出去了。这造成的轰动可想而知。曾国藩向来以一代大儒自居,向来以孔孟传人自居,他居然也纳小妾,并且还是在皇帝治丧期间纳的妾!皇帝是普天之下臣民百姓的君父,难道会有孩子在父亲亡故的时候纳妾吗?这就是藐视伦理纲常,因而举国上下皆骂他失德,说他是名教(儒教)罪人。据说,那位喜欢看如夫人洗脚的左宗棠知道之后,也笑着说了三个字:“伪道学!”
这一下千夫所指,搞得曾国藩也很狼狈。但狼狈归狼狈,奇怪的是,向来小心谨慎的曾国藩还真没把大家的指责当回事,还是照样带他的兵,打他的仗,写他的道德文章,还是以天下文坛领袖、天下道德领袖自居。更奇怪的是,这事过了没多久,众怒竟也渐渐地平息了下来。这件足以让曾国藩在封建时代戴上“大不敬”之罪的纳妾风波,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平息了,细细追究起来也不是没有原因。不过,无论外因如何,这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在曾国藩自己。
虽然,在纳妾之前他顾虑重重,忧心忡忡,但在纳妾之后,他的行为举止反倒愈加坦然起来。这也许是因为,在他自己看来,纳妾这行为并非由于自己的失德,贪恋女色,更不能说自己是什么伪道学,是名教罪人。寻常男子纳妾,要么是因为好色,要么是因为想生儿子传宗接代。但曾国藩的情况跟这两条完全不搭边。明白人闭着眼睛也能看清楚,曾国藩如果是因为喜好女色而纳妾,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他完全没必要等到这个时候才纳妾。这个时候的曾国藩都51岁了,老婆欧阳氏也已经为他生养了3个儿子、6个女儿,就算是为了传宗接代,那也足够了。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曾国藩既不是为了女色,也不是为了传宗接代才要纳妾的。而曾国藩犹豫良久,到底还是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纳这个妾,可见其背后必然有更为强大的动机不为人知。但令世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强大的动机竟是因为曾国藩患有现在被称作银屑病的一种顽疾——牛皮癣。
据说曾国藩天生就患有牛皮癣这个病,年轻时还好一些,自从组建湘军跟太平军作战之后,这个牛皮癣的症状就越发严重起来了。牛皮癣这种病确实不好治,它属于顽症,曾国藩一生求了无数的偏方也没治好。而且当工作压力越大的时候,它发作起来就越凶。当曾国藩祁门被围,甚至被逼得写遗嘱自杀的时候,也正是他一生中这种顽固的牛皮癣发作得最凶的时候。这时候什么药都不管用,曾国藩浑身痒得不行,自己就拼命地挠,挠得浑身都是血。
但就算这样,还有一块地方挠不着——后背的那块地儿。就算他长着刘备那种手长过膝的手,也同样臂长莫及。而当时曾国藩实在没法子,几个弟弟还有身边亲信的将领也都知道他这个情况,就劝他纳个妾,晚上实在痒得不行的时候,就让小妾帮着挠。令人奇怪的是,曾国藩既然有妻室,为什么不能让原配帮着挠?实在不行,凭借他的地位,专门指派个奴婢在夜间服侍着也未尝不可,为何非要在皇帝大丧期间为此事纳妾?对曾国藩而言,这也确实是个无奈之举。当时的曾国藩带兵在外,他老婆还在湖南老家带孩子呢,没跟在身边。至于不能随便找个人帮自己挠背,这就更是曾国藩这种理学家忌讳的了。因为没有名分,男女授受不亲,那对曾国藩这种儒生来说,才真是不可能做的事儿。纳了妾了,有了名分了,再做这事儿,在曾国藩那儿才说得通。
曾国藩也觉得这事儿说不出口,提不上台面,但又真的病痒难熬,所以,虽然不断犹豫着,先把弟弟替自己纳的妾给拒绝了,但最终还是在第二次相亲中动摇了。然而这就是最真实、最普通的人性。曾国藩自知此番纳妾实在是有难言的苦衷,他自知这选择并非出自淫欲与奢靡的居家风气,因而在这样的认知条件下,曾国藩自身强大的信念便能够一直支撑着他去面对外在的压力。尽管这事确实难以跟人解释,但只要不违反自己的人生准则、信仰准则,任外人如何评论,他亦坦坦然然。曾国藩一生信奉孔孟儒教,一生以儒学传人自诩,事实上他确实也被后世称为是儒家精神在晚清延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儒家理论讲君子坦荡荡,讲男女授受不亲,但并没讲不许纳妾,所以在古代那种社会环境下,曾国藩认为自己这样做并没错,所以纳妾前他是犹豫的;但纳妾后,当天下人都骂他的时候,他反倒能坦然面对了。
曾国藩在众人指责的声浪里平静度日,当大家渐渐知道他纳妾的原因之后,也就没什么人再跳出来诋毁他的声誉。即便还有很多人觉得这事做得就是不对,也不再说他是个伪君子、假道学了。就比如左宗棠,在听说曾国藩纳妾之后笑骂一句“伪道学”。想想那曾国藩当初笑自己看如夫人洗脚时候那德行,现在可好,娶个小妾闹出这么大动静来,这如何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而今自己反击一句伪道学,也着实是出了一口气,在外人看来,大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意味,因为左宗棠跟曾国藩向来不和的事实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当初,曾国藩得势的时候,左宗棠还一直屈居其下,而曾国藩认为左宗棠这人性格太极端,所以不肯把左宗棠纳入自己的幕府之中。后来,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下南京之后,曾国藩上奏朝廷,说洪秀全的儿子,当时太平天国的幼主洪天贵福被烧死了。而左宗棠则上表揭露曾国藩撒谎,说洪天贵福事实上是逃走了。曾左二人正是在这件事上彻底决裂,后来两个人关系闹得很僵,左宗棠在很多场合里逢人便骂曾国藩。
当1872年曾国藩病逝的时候,左宗棠已然是封疆大吏。当时,天下人都认为两个人关系如此糟糕,左宗棠对曾国藩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的评价。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左宗棠不仅给曾国藩送来了挽联,而且挽联的内容是: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这一联也被称为晚清名联。上联意思是,说到知人善任、为国尽忠,我左宗棠还是不如你曾国藩。当然,这话虽然非常自谦,但听着还像是客套话。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主要是下联,下联的意思是说,我左宗棠和你曾国藩其实一生都是同心同德的,世人看到你我之间的纷争,其实不过是我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纠正、相互批评、相互进步的一种方法。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叫“攻错若石”。这一点只有我们俩自己知道,而世人全不知晓,所以你我此生,算是“相期无负平生”了。
多数人为此惊诧,毕竟二人之间的罅隙由来已久,从二人之前的“唇枪舌战”也足见二人水火不容的关系,为何左宗棠在曾国藩死后留下的挽联里却透出一股惺惺相惜的知己意味来呢?以左宗棠那种狂狷孤傲的个性,这万万不会是他刻意在与已经去世的曾国藩客套。事实上,不止是这副挽联,左宗棠还特意写信给在湖南老家的儿子,说,世人都以为我与曾国藩势不两立、关系交恶,其实我只是与曾国藩性格不合,但就人生信仰与信念而言,当世除了曾国藩,我左宗棠还真没有别的人可以佩服。现在我带兵在外,不能亲自去拜祭,你一定要代我在曾国藩的灵柩前诚心祭拜,最好专门写篇祭文,以示我对他的敬重。左宗棠一生讨厌曾国藩,但等到曾国藩去世了,他对曾国藩的评价却是最高的。左宗棠对待此事的态度与曾国藩面对纳妾风波时的观念是一样的。毕竟在左宗棠心里是了解曾国藩其人的,他本质上是一个有崇高信仰并能一生坚守信仰的人。既是如此,许多花间小事,便无需挂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