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追求长生的帝王,我们不免要对那些方士的手段产生好奇。我们知道,在炼丹炉旁终日劳作的方士们还有另一个名字,即是炼金术士。在古代中国,常常与长生不老一同出现的词汇便是点石成金,生命的永恒与物质的富足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人对幸福的希冀。
中国炼金术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萌芽并逐步生长起来的。具体地说,中国炼金术的产生既与实践活动有关,又与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从远古时期起,就陆续发现了铜、金、银等金属,此后又发现了其他一些重要金属。在冶炼活动中,中国人对金属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冶炼活动无疑是中国炼金术产生的社会实践基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冶炼青铜(铜锡合金)和铸造技术就已达到极高水平,这在已发掘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等文物上已得到充分证明。《周礼·考工记》中就已经记载了合金成分不同而性质不同的“六齐”规则。鼎本是煮肉汤和食品的器具,但在当时,人们也希望在鼎中能炼出一些别的东西。传说秦穆公的女婿萧史就在宫中炼丹,他曾经炼成“飞雪丹”给自己的夫人擦在脸上(实际上炼成的是铅粉)。萧史也许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化学家。
由于各种金属矿物都是由土中开采出来的,所以在五行生克学说中就有土生金的说法。当时人们有一种设想,就是认为矿物在土中会随时间而变。例如认为雌黄千年后化为雄黄,雄黄千年后化为黄金。朱砂200年后变成青,再300年后变成铅,再200年成为银,最后再过200年化成金。能不能加速这种变化呢?这时就产生了夺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企图在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于是就在鼎中放入各种药物,封闭后进行加热烧炼,以为可以炼出贵重的金银来,这样炼金术在战国末期就萌芽了。
到了秦皇汉武时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炼金术就大发展起来,这时不仅要由低贱的金属如铜、铁等制造出贵重的金、银来,还要为统治者修炼出吃了能长生不老的仙丹来。所以在中国发起的这场探索活动应该叫作“金丹术”。炼丹家们把人与物相类比,认为黄金和玉都是不朽不坏的,所以最好能由金和玉中提出精华来给人吃,于是就有“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的理论。炼丹家们希望能炼出一种名叫“金液”的神秘物质,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与普通物质配合就能变成黄金。
最早热衷于炼丹术的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他招来方士千余人为他修炼金丹和表演特异功能,后来又编写了《淮南子》、《淮南万毕术》等著作,但可惜《淮南万毕术》一书现已失传。淮南王后来因谋反而被杀,刘向抄淮南王的家时得到一部炼黄金的秘书,就自己也去试炼,但一直不成功。汉武帝刘彻是刘安的侄子,也热衷于方士的奇怪表演和炼丹术,他招了不少有特异功能的人进宫,表演成功了就封为将军,甚至把宫主下嫁;但骗局一旦被揭露,行骗的人便立刻被拉出去砍头。汉代是炼丹兴起的时期,虽然真金没有炼出来,却制成了多种貌似黄银和白银的假金;更发现了许多种化学反应,最主要是铅、汞、硫、砷等之间的反应;还创造了各种炼丹仪器和提炼药品的方法。
到了东汉时期,魏伯阳编著了一部炼丹术的著作《参同契》,这是世界公认现存的最古老的炼丹书(外国现存的最老的炼金术著作是圣·马克书稿十世纪的抄本)。实际上,《参同契》是魏伯阳钻研总结了前人大量的炼丹书后撰写的总结性理论著作,他把物质分为阴阳两大类,提出要产生新物质必须阴阳配合,同类物质在一起是不会化合的。魏伯阳在书中记载了铅、汞、硫等的化合和分解的知识。但是魏伯阳有一大缺点,就是书中使用了各种隐语,例如:“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实际上,河上姹女是水银,水银加热就会蒸发(飞)不见了。要想固定水银,就要加入黄芽,黄芽就是硫黄,这时加热后就会生成红色的硫化汞,“望之类白,造之则朱”。魏伯阳用隐语著书与当时(东汉)的文化风尚有关,当时隐语(即字谜)盛行,例如曹操和杨修看到曹娥碑上写的“黄绢幼妇外孙荠臼”,他们先后独自猜出是“绝妙好辞”四个字。实际上在《参同契》中,魏伯阳连自己的名字也是用隐语表示:“委时去害,与鬼为邻;百世一下,遨游人间;陈敷羽翮,东西南倾,汤遭厄际,水旱隔并。”其实,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炼丹著作是西汉时期的《三十六水法》和《黄帝九鼎神丹经》,它们都没有隐语,操作方法、药品名称和用量都十分清楚,只是东汉魏伯阳以来,各种炼丹著作中隐语层出不穷。甚至炼丹家最常用的水银就有姹女、玄水、陵阳子明、赤帝流珠、长生子、赤血将军等50余种隐名;而硫黄也有石亭脂、黄芽、黄英、将军、阳侯、太阳粉、山不住、法黄、黄烛等30余种隐名。(www.daowen.com)
到了晋代,炼丹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对汉晋以来的炼丹术作了详细的记载和总结,他的炼丹术分为3个互相关联的部分:①炼制万应灵丹,以为“仙道之极”。②采集并加工制作长生药。这些药物包括矿物、动物性、植物性药物,认为它们能起到“令人身安命延”、“养性”和“除病”的作用。③点化金银。用铜、铁等普通金属点化为黄金和白银,实际上是使用化学方法制成各种与金、银外貌相似的合金。葛洪指出,那些古书中的隐语严重阻碍了炼丹成果的正确传播。此后,注释药物隐名的著作成为炼丹的指导书。唐代以后,几乎各代皇帝都喜欢炼丹术,中国的炼丹术发展到全盛时期,许多炼丹著作有了更实际的内容,并且也很少用隐语了。这时中国炼丹术也传往阿拉伯国家,促进了阿拉伯炼金术的发展。而阿拉伯炼金术后来又传入欧洲,几经演化发展,终于形成了现代科学的重要门类——化学。
魏伯阳炼丹图
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主要目的,一是修炼长生不老的丹药,二是想把贱金属转化为金银等贵金属。这两个命题实际上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关于长生不老丹,由于中国炼丹主要用五金、八石、三黄为原料。炼成的多为砷、汞和铅的制剂,吃下去以后就会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在炼丹术发展初期就有人服食丹药,首先是三国时期何晏大将军(曹操的义子)带头服用“五石散”,说是可以强身健体,于是在社会上“服石”之风盛行。由于“五石散”中主要成分为砷制剂,服后浑身发热,甚至要泡在冷水中才能解脱,所以社会上就又流行起宽肥的服装,甚至有人索性躲在竹林中,脱光了衣服混日子,还被誉为高士。后来炼丹家们又炼出了升华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只要服用一刀圭就可得到同样的“药效”,服用起来就更方便了,结果不是中毒就是发病死亡,这可以说是古代的吸毒潮,其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可以与今日的吸毒热相比。所以在当时的古诗中就有“服石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之说。
不过,古代炼丹家们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首先是经过几百年的摸索和实践,掌握了一批药物(主要是金石类药)的产地、形状、性质以及提纯和精炼的方法。这是与中医药学同时发展的,应该说是炼丹的成果不断丰富了中医药的内容。在炼丹过程中创造出许多实验方法和设备:研磨、混合、烧焙、升华、抽提、溶解、结晶、风化,设计出了带有冷却装置的炉鼎(即济炉)、研磨器、蒸馏器等。制造出最主要的药物:升汞、甘汞、氧化汞、硫化汞、氧化铅、四氧化三铅、三氧化二砷、硫化锡等。合金主要有黄铜、镍白铜、砷白铜等等。其中还有以水银、银箔和锡一同做成的用以补蛀牙的“银膏”,而且延用至今。
中国古代炼丹家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失败事故中取得的,那就是发明了会着火和爆炸的药——火药。火药的主要原料有硝石和硫黄,自汉代以来,这一直是炼丹家的主要用药。东汉时魏伯阳就已指出炼丹时“若药物非种、分剂参差、失其纪纲”就会“飞龟舞蛇,愈见乖张”。这正是记载了炼丹中的爆炸现象。后来在三国时期,又有郝昭保卫陈仓城用“火射连石”打退了诸葛亮的进攻(见郦道元《水经注》)。这可能是利用火药做的防御性火器的最早记载。而在《九国志》中又记载有唐哀宗天佑初年(904年)郑燔攻豫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是为进攻性火器的最早记载。在宋代,已有正式的官方的火药作坊制造军事用的火药。与此同时,火药配方也未能保密,在民间被用来制作了各种烟火,并且在南宋有专卖店。火药大约在元代传往西方,成为促进世界变革的四大发明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