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赛项目为24个,参赛对象为高职和中职院校的在校生,大赛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社会普遍关注和很高的评价。2009年全国职业类技能大赛主要有: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及维修技术、服装设计与制作、服装模特表演、烹饪、数控、电工电子等项目。竞赛内容以技能操作为主,以生产应用技术水平为依据优中选优,向社会展示职业教育的水平,为职业教育争取发展空间。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学校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基础薄弱的职业院校,参加技能大赛对于他们是个难题,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还不能满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但差距就是动力,不能因为差距而放弃,任何学校的任何学员无论在大赛中获得什么样成绩都会有所收获,这是举办大赛的初衷。技能大赛追求水平更高、技术更精、优中选优的原则。大赛还有普及的责任,只有大赛普及了,大赛水平才能真正代表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才能为社会培养大批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只选拔少数几个技能尖子。目前只有30%~40%教育基础较扎实的职业院校具备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能力和水平,不久的将来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建设,让全国70%~80%以上的院校具备在大赛中获奖的能力,带动我国职业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实现职业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
职业技能大赛要立足于长远,着眼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着眼于为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着眼于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做贡献。参加技能大赛,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实践环节,大赛与课堂教育接轨,创造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过程,如:以各种形式开展各个层次的校内技能竞赛,一是课程教学中的分组竞赛——实现“人人参与”,将专业教学的阶段测试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完成,考察学生对阶段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是校级技能竞赛——实现“好中选优”,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做好优秀选手的选拔工作;其次是市、省级竞赛前的集训淘汰赛——实现“优中选强”,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通过层层选拔、逐级竞赛,形成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大赛本身也有责任为大赛普及提供便利,模块化技能大赛就为大赛的普及工作搭建了一个公共平台,使技能大赛逐步成为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www.daowen.com)
为了鼓励更多院校参与大赛,我们可以采取“挂星”手段进行激励和评价。大赛不是少数技能尖子的专利,所以大赛要依据学校的普及程度“挂星”,鼓励更多学校、更多专业、更多教师、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对在校学生参与大赛,比例连续两年超过本校学生(专业)比例90%以上的学院,给予“五颗星”荣誉;对在校学生参与大赛,比例连续两年超过本校学生比例80%以上的学院,给予“四颗星”荣誉;对在校学生参与大赛,比例连续两年超过本校学生比例70%以上的学院,给予“三颗星”荣誉,依此类推。当然为学校评定星级不会如此简单,可能会有一系列细则,这里只是一个提议供参考,如果实施必然有更完整的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