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避暑山庄亭台:84座景亭构建了烟雨楼独特美景》

《避暑山庄亭台:84座景亭构建了烟雨楼独特美景》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庄内共建各种亭子83座,分布在宫殿区5座,湖区33座,平原区13座,山区33座。避暑山庄亭子的式样有单檐、重檐、歇山顶、攒尖顶的方亭,还有六角、八角、长方、圆、偏八角式的门亭、碑亭、井亭、乐亭、桥亭等等。青莲岛上左右布置了佳趣亭(八角)、廊润亭(四角)和假山之上的翼亭共三座景亭,高低错落,遥相呼应,陪衬得主体建筑烟雨楼更加秀丽多姿。图7-20避暑山庄的芳渚临流亭冷香亭是当年皇帝深秋赏荷的地方。

《避暑山庄亭台:84座景亭构建了烟雨楼独特美景》

山庄内共建各种亭子83座,分布在宫殿区5座,湖区33座,平原区13座,山区33座。这些亭子大都建在山巅、路旁、林壑等优美的环境里,样式纷繁,各具特色。

亭子在古代园林建筑中,除供游赏、休憩、凭眺等功用外,更是园林构置景观的重要点缀。所谓“花间隐榭,水际安亭”[13],就是这种造园艺术手法的高度概括。

避暑山庄亭子的式样有单檐、重檐、歇山顶、攒尖顶的方亭,还有六角、八角、长方、圆、偏八角式的门亭、碑亭、井亭、乐亭、桥亭等等。在山庄园林建筑中运用对景、借景方式,有远借、邻借、俯借、应时而借等形式。亭子所处位置不同,大小有别。山顶上的亭子四野空阔,形制都较庞大;平原区、湖区的亭子主要是为欣赏近处云水交融的动态之美,形式多变而较小。

山巅之上设置的亭子,利用亭柱形成的间隔,将自然景物“镶”入柱中,形成天然的山水条幅、横幅等框景。加上森林树木,芳草野卉和其他建筑陪衬,使亭子本身的建筑美和自然美结合,又因其位于园中制高点上,无论俯瞰全园,或眺望园外景色,都是重要观赏点。如北枕双峰亭,可眺望山庄北百里之遥耸立的黑山;四面云山可欣赏四周群山白云烟岚的景色;南山积雪亭南望,山庄外5千米处的僧冠峰积雪皑皑;锤峰落照亭可东观5千米外融进金色夕阳里高耸的磬锤峰;从古俱亭俯视宫墙外的寺庙群金碧辉煌,瞭望山峪松涛如海。这些峰巅的亭子居高临下,从各个不同角度可观赏不同的风景,还可将园外的奇峰异石借于园内。这几座山亭不但本身形体优美,造型各异,而且与环境相吻合,为园内增添了美的色彩。

湖区和平原区的亭子,形体小巧玲珑,姿态各异,亭子的名称大都因其意境而得名。“水流云在”亭十分特殊,是在方亭的基础上,四边加建突出的附间。此处是暖流喧波引水入湖的必经之地。流水浮云,相映成趣,富有动静变化之妙。青莲岛上左右布置了佳趣亭(八角)、廊润亭(四角)和假山之上的翼亭共三座景亭,高低错落,遥相呼应,陪衬得主体建筑烟雨楼更加秀丽多姿。站在青莲岛上的亭子里可观赏南北湖面的烟云缥缈,眺望东西山岗起伏。特别是雨态烟容之时,各亭与主体建筑烟雨楼相映生辉,更显景色绝佳。“芳渚临流”亭是当年泄长湖水入如意湖之处,用山石罗列做亭子的衬基,颇具特色。亭岸两边树繁花茂,湖面荷香溢远。端坐亭里,可见湖里“游鱼往来,远禽出没于烟际,溪喧流韵,皆成画景”,是水边设亭成功的范例。(www.daowen.com)

图7-20 避暑山庄的芳渚临流亭

冷香亭是当年皇帝深秋赏荷的地方。如今在此亭小憩,四面凉风爽体,荷香扑鼻。甫田丛樾亭是据草丰林茂、甫田点点而得名。晴晖亭位于如意洲东端水滨之上的娇杨垂柳之间,左右是连绵而又断续的丘陵、松柏、长堤、杨柳倒映湖中,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亭子与对岸的金山岛相对成景。

无论是山顶、林间、水边、平原,还是在主建筑附近设置的亭子,都置于特定环境中,充分发挥亭子灵活的特点,大度的运用对景、借景、框景的手法。秀起堂后山的眺远亭、广元宫的翼然亭、澄泉绕石亭等,都是这种手法的再现。观莲所、采菱渡、巢翠亭、莺啭乔木、濠濮间想等亭,以玲珑秀丽、丰富多彩的形象,与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