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北古代园林史纲:元大都的园林规划

河北古代园林史纲:元大都的园林规划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到1285年完工,历时18年。图6-14元大都位置图(二)郭守敬引水入城按照刘秉忠的规划设计,郭守敬主持对城市水系作了大规模的疏浚和改造。郭守敬大胆地使用了金朝废弃的金口河,解决了修建元大都所需建筑材料由西山的运输问题,同时在河水流经之地解决了农田的灌溉。金水河的开通是元大都城市建设诸多水景观工程中最重要一环。

(一)刘秉忠以水设城

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为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决定在原金中都基础上建造一座新都,命名为“大都”。《析津志辑佚》记载: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命刘秉忠“与燕京隅辨方位,设帮建国,以为天下本”。刘秉忠在元大都的设计上以《周礼·考工纪》“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都城建设理论为指导进行规划,确定了朝廷、宗庙、社稷、官府、库庾等的位置,划定了大都城的子午线,巧妙利用了积水潭和太液池的水,以水设城,水旁建景。到1276年,元大都(今北京)初具规模,气势恢宏,结构整体划一,街道笔直宽阔,曲水环绕,功能齐全,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也是最接近周礼之制的一座都城。

元大都包括南城(金中都旧城)和北城(元大都新城),两者的城墙“仅隔一水”。北城在设计上,重新择址新建,全部为开放式的街巷。街道规划整齐,经纬分明,相对的城门之间一般都有大道相通。遵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设计上先选定全城的几何中心,建“中心之阁”。《析津志》记载:“中心台,在中心阁四十五步,其台方幅一亩,以墙缭绕。正南有石碑,刻曰中心之台,实都中东南西北之中也。”然后以此为基准向四面拓勘城址。宫城处在全城的中心,外边为皇城,再外边是都城。皇城按照蒙古人“逐水而居”的特点,以太液池为中心,四周布置大内、隆福宫和兴圣宫三座宫殿。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到1285年完工,历时18年。城墙周长28千米多,宫殿巍峨,寺庙雄伟,园圃美丽,街道宽敞,规模宏大,规划整齐。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改中都为大都。

图6-13 位于北京市区的元大都遗址公园雕塑

欧洲人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元大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

图6-14 元大都位置图

(二)郭守敬引水入城

按照刘秉忠的规划设计,郭守敬主持对城市水系作了大规模的疏浚和改造。大都水系建设大体分前后两个阶段:一是通漕运和生活水系建设,从世祖中统三年到至元八年前完成。包括疏浚和建设西山长河故渠及闸坝系统,引水济漕运,为城市景观和皇家用水提供服务的金水河,以及为大都城市建设服务的暂时性工作河道金口河。二是至元三十年开通纵跨82千米,由昌平白浮泉引水东至通州的通惠河,联通了元大都和大运河,使漕运舟楫直通大都。

图6-15 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的郭守敬塑像(www.daowen.com)

1.引玉泉水为宫苑用水,济漕运。1262年张文谦向忽必烈推荐郭守敬,称赞他“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的六条治水建议中,第一条就是引玉泉山水入城,并济漕运。沿用了金朝引水工程的旧渠道,导玉泉诸水汇高粱河,引入城中,流经宫苑,注入太液池,这就是所谓的金水河,当年就得到实施。后来,漕运一事虽然未能付诸实现,但却解决了宫苑用水问题。《元史·河渠志》“金水河”条记载:“金水河,其源出于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

2.重开金口河,运输元大都建筑材料。至元二年(1265年)郭守敬任都水少监,郭守敬建议利用金朝废弃的金口水解决京畿的漕运。《元史·郭守敬》:“……‘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又言:‘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以防涨水突入之患。’帝善之。”至元四年(1267年),郭守敬开金口河之初,便预设溢流口,每“夏秋猛涨”之时,于城外泄洪分流,保证了引水安全。直到大德二年(1298年)金口河废弃,在三十多年的运营期间,金口河未发生前期那种危及京师水灾。郭守敬大胆地使用了金朝废弃的金口河,解决了修建元大都所需建筑材料由西山的运输问题,同时在河水流经之地解决了农田的灌溉。

3.开金水河皇家专用水道。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1273年开金水河,引玉泉山水至大内皇宫,流入太液池,以满足皇家苑囿和宫廷的用水需求。金水河的开通是元大都城市建设诸多水景观工程中最重要一环。金水河入城后,主要供给皇家使用,元政府明令“金水河濯手有禁”,是皇家园林最主要的景观用水来源。金水河在城中流经十余民坊,由北至南再折而向北,然后方注入宫苑,曲折环绕的流水提升了城市景观。金水河由和义门水关入城,经山义坊,向东入太平坊,折向南入福田坊,由咸宜坊向东入安富坊。在此分为两股:一支由安福坊直入大内西苑,过太液池南,形成大内宫前御河;另一支由安富坊折向北,绕宫墙由太液池北注入,在大都城西半部形成一个巨大的“U”形水环,几乎占了大都西部一半以上的区域,大都因水而兴,绿水绕城的独特景观,多由此河而来。金水河的下游向东流出太液池,经宫城的正门崇天门外向东,汇入通惠河。

4.开坝河漕运。至元十六年(1279年)开通北线运河——坝河,利用玉泉水补给漕运。中统三年,“郭守敬请开玉泉水以通漕运”[25],得到元世祖的批准。据《元史·百官志》记载:“新运粮提举司秩正五品,至元十六年始置。……开设运粮坝河隶户部”,并设坝夫户8377户,车户5070户,船户950户,车户出车390辆,船户出船190艘,可见当时坝河运输的规模。

5.开通惠河实现南北大运河贯通。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提出引白浮泉水至大都的运河工程,忽必烈帝命令郭守敬“当速行之”。《元史·河渠志》记载:“通惠河,其源于白浮、瓮山诸泉水也。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监郭守敬奉诏兴举水利,因建言:‘疏凿通州至〔大〕都河,改引浑水溉田,于旧闸河踪迹导清水,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至西〔水〕门入都城,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这条河流由白浮堰到高丽庄,在沿河上下,每5千米设船闸一处,每处设上下闸门两座,上下闸门相距500多米。共建船闸11处,24座,以调节各段的水量,使船只能顺利通过,直达大都。通惠河的开通,实现了大运河从元大都到杭州城的贯通,南方来的运粮船直抵大都城内积水潭码头

图6-16 国画《通惠天下》(局部)苗再新作 北京市文史馆收藏

郭守敬治水活动所形成的白浮泉、瓮山河、长河、坝河、通惠河与瓮山泊、积水潭等湖泊,形成了大都城“两入、两出、两蓄”特有的水系格局。积水潭和太液池所形成的湖泊水面与大都城的“前朝后市”相互呼应,强化了大都城的分区特色,给宏大的皇家园囿带来了充裕的园林景观用水,元大都街市建筑与湖水完美结合,为以后明清两朝都城的建设奠定了雏形。

图6-17 位于北京城什刹海附近的郭守敬纪念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