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柔(1190—1268年),字德刚,汉族,易州定兴(今河北定兴县)人。《元史·张柔传》载:“少倜傥不羁,读书略通大义,工骑射,尚气节,喜游侠。”1211年蒙古汗国进攻金朝,1214年五月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战乱中河北盗寇蜂起,张柔聚族党数千家,选壮士进行自卫,集结西山东流寨,形成一股远近闻名的地方势力。金朝为抵御蒙古,竭力笼络河北地方武装。金中都经略使苗道润先授张柔定兴令,后升他为清州防御使,再遥领永定军节度使,又兼雄州管内观察使,权元帅左都监,行元帅府事。蒙古大军进入紫荆关后,张柔率军迎战于狼牙岭(今易县狼牙山),因马失前蹄被俘,遂后投降。成吉思汗见张柔是一员骁将,便复其旧职,归降后的张柔作为蒙古部将,很快攻下易州(今易县)、安州(今安新)、保州(今保定市)、雄州(今雄县),并随蒙古大军南下,荡金灭宋,立下奇功,是蒙古汗国河北三大汉族武装之一,历任荣禄大夫,河北东西路都元帅,昭毅大将军。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晋封蔡国公。
张柔在治理驻地经济秩序、发展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也颇有见地,卓有成效。
1213年蒙古军攻陷保州后,烧杀抢掠,屠城三日,保州城夷为废墟。1227年驻守在满城的张柔因满城地域狭窄,决定移师保州。此时保州已荒芜十五年,到处凄凉悲楚。张柔经过缜密勘测,“画市井,定民居,置官廨。引泉入城,疏沟渠以泄卑湿。通商惠工,遂致殷富。建庙学于城东南,增其旧制。”[7]在废墟上重建保州城。他令副帅贾辅、大名毛正卿、保州布里社(今清苑七里店)苑德主持重建。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和水体环境,城内建筑布局沿袭传统东西、南北方向棋盘式格局,府署、池苑居中心,寺观庙宇点缀全城,城南为兵营。官衙、府第、居民区严格区划,统一划分坊里,共分鸡泉、吴泽、懋迁、归厚、循理、迁善、由义、富民、归义、兴文十坊,城垣及城内建筑因地势而宜,街坊道路朝向与磁北方向东南偏斜22度,大致平行于府河走向。以东西大街为横轴线,以南北大街为纵轴线,构成城内主要交通线。城中心制高点建高31米的大慈阁,四周城墙夯土筑成,城周5.5千米。疏浚一亩、鸡距二泉故河道,引河水入护城河,同时在西城凿水道引水入城,不仅改善城中的水质,且美化城市环境。据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载:水之占城中者什之四。渊青舒徐,青绿弥望,为柳塘,为西溪,为南湖,为北潭,为云锦。每当夏秋之交,荷芰如绣,水禽容与,飞鸣下上,若与游人共乐而不能去。舟行其中,投网可以得鱼。风雨鞍马闲,令人渺焉有吴儿洲渚之想。还在水中构建亭榭,在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建寿春、香雪、种香、芳润四处园林。又在城内外建四座水磨,水从北水门而出,可灌溉城外稻田。在距城西南的一亩泉河上5千米许建一水闸,既便利航运,又利于灌溉。河水注入护城河,河水深而阔,成为护卫城市的一道屏障。河道、水面之间有桥梁相通,有“七十二桥”之说,有名的桥有十余座。还把居民分散在四关。这次重建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新建的保州迅速成为京师门户,“为燕南—大都会”。(www.daowen.com)
图6-2 保定古城瓮城及护城河旧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