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易州太宁山:宋辽金时期著名隐居之所

易州太宁山:宋辽金时期著名隐居之所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易州太宁山,就是宋辽金时期著名隐居之所。相传,冯道在此建一座吟诗台,在太宁山净觉寺附近。金代赵秉文在《太宁吟诗台·雨中》写道:“易州山水甲天下,一日太宁如死灰。山意似羞人识面,雨昏丞相赋诗台。”辽末金初易州人张通古“隐居易州太宁山下”[39]。而金代吟咏太宁山山水之貌、泉林之美的诗歌,不绝于耳。这首诗几乎将太宁山乃至易州附近的名胜古迹、山水田园、风物故事等全都囊括进来,传递出千年之前的易州风土。

易州太宁山:宋辽金时期著名隐居之所

古代一些士人寄情于山林,笑傲江湖,被称为隐士。他们看破红尘,蛰伏山林,抛开“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概念,抑或只是形式上“隐”的缘由,由此造就许多山水田园与园林。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太宁山,就是宋辽金时期著名隐居之所。

最早见于史册的隐居太宁山的是北魏卢景裕,范阳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专经为学,避地太宁山,不营世事。叔父同职居显要,而景裕止于园舍,情均郊野,谦恭守道,正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35]

五代、辽初,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还向辽太宗称臣的长乐老冯道曾在此隐居。相传,冯道在此建一座吟诗台,在太宁山净觉寺附近。

净觉寺在契丹时期已经是一座著名的寺院园林。“崇正殿为瞻仰之所,营西堂作演导之场。敞其门闼,备游礼也。高其亭宇,延宾侣也。次有重龛峻室,疏牖清轩,石窦云庵,松扃藓榻。虽寒暑昏晓,更变迭至,而禅颂安居,人无不适。又引北隅之溜泉,历曲砌虚亭。涤垢扬清,响透林壑。寺之背,回峤层峦,隐映殊状,峭拔直起而高者,曰积翠屏。其下特构小殿,即冯道吟诗之故地。”[36]

因冯道在后世的名声不好,他的吟诗台,反而成为后人登临赋诗嘲讽他的地方。

金代赵秉文在《太宁吟诗台·雨中》写道:“易州山水甲天下,一日太宁如死灰。山意似羞人识面,雨昏丞相赋诗台。”[37]此后,太宁山成为很多士人闭门读书的好去处,辽代涿人王鼎“幼好学,居太宁山数年,博通经史”[38]。辽末金初易州人张通古“隐居易州太宁山下”[39]。而金代吟咏太宁山山水之貌、泉林之美的诗歌,不绝于耳。讽刺冯道的金代赵秉文还有一首《与庞才卿雨中同游太宁山》:

群山西来高崔嵬,太宁万叠屏风开。

半天截断参井分,夕阳不到吟诗台

(寺有吟诗台,冯瀛王寓笔砚于此——原诗小注)。

近都形胜甲天下,况此万斛藏琼瑰。

青蛟百道走玉骨,下赴僧界如奔雷。

泉声夜作雨飞来,冷云滴破烟岚堆。

拍梯可望不可到,石麟冷骨粘莓苔。

塔上一铃时独语,慎勿促装遽如许。

径须携被上方眠,明日颠崖看悬乳。

寺后一峰高更寒,归来驻马更重看。

萧萧易水寒流广,苍茫不见云中山。(www.daowen.com)

西风栗叶高阳道,淡淡长空没孤鸟。

荆卿庙前湿暮萤,昭王台畔沾秋草。

拟豁千秋万古愁,更须一上郡城楼[40]

西山应在阑干外,注目晴空浩荡秋。

这首诗几乎将太宁山乃至易州附近的名胜古迹、山水田园、风物故事等全都囊括进来,传递出千年之前的易州风土。

金代王璹有《游太宁寺》写道:

西山踏破万层青,与客携壶上太宁。

泉石有情容避俗,轩裳无术可逃形。

云萦屋角僧禅静,露下松梢鹤梦醒。

明日却寻尘静去,晓猿蹄月若为听[41]

金元之际全真道著名道人长春子丘处机也曾有《登易州西山》诗:

褰裳步不毛,绝顶望秋毫。

深谷杳冥峻,乱山重叠高。

森森骨髓战,皖皖目睛劳。

自笑无心客,何如挂壁猱[42]

宋辽金时期,是北方多民族征战的时代,而河北正是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融合的战略要地,独特的地理风貌,独有的多元文化背景,独具的地缘政治格局,造就了独具风韵的时代特色和文化遗产。而帝王将相的需求与宗教寺观建筑的扩张,成为这一时期园林艺术及其建筑发展动因,多元文化背景的河北宋辽金园林艺术,也就成为中华多民族历史上园林建筑的精彩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